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岸头石板紫纵横,不是修圩是筑城。传语赫连莫蒸土,霸图未必赛春耕。
白话文翻译:
在岸边的石板上纵横交错,看来不是在修建圩堤,而是在筑城。传话给赫连,不要急于蒸土,霸权的图谋未必能胜过春天的耕作。
注释:
- 岸头:指河岸的边缘。
- 石板:指用石头铺成的板,形容地面。
- 紫纵横:紫色的石板交错排列,形容颜色和形态。
- 修圩:修建堤坝,以防洪水。
- 赫连:指赫连勃勃,可能指某个历史人物或家族。
- 莫蒸土:不要急于烧制土器或蒸土,意指不要急于求成。
- 霸图:指图谋霸权的计划。
- 赛春耕:与春天的耕作相比,暗示即使有雄心壮志,仍然不能替代勤劳的耕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江西人。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乡土的热爱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创作背景:
《圩丁词十解》是杨万里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此首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民间耕作和治理水利的关键时期,诗人借此表达对社会治理和自然耕作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岸边的石板,展现了一幅生动而且富有寓意的画面。诗的开头提到石板紫纵横,暗示着人类的工程与自然景观的交织。诗人以此引入修圩与筑城的对比,实际上是在反映人类在面对自然与社会挑战时所做的选择。接着,诗人通过传语的方式,向赫连发出警告,强调急于追求权力的无用,最终强调了农耕的重要性。这种对比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农业的重视,也隐含了对权力斗争的批判。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表达了对人类活动的反思,以及在权力与自然、斗争与生存之间的辩证关系。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使得作品不仅具备了文学性,也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岸头石板紫纵横:描绘了岸边的石板,颜色呈紫色,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景象。
- 不是修圩是筑城:石板的存在并不是为了修建防洪的堤坝,而是为了建造城市,暗示着人类活动的扩张。
- 传语赫连莫蒸土:告诫赫连不要急于求成,要谨慎行事。
- 霸图未必赛春耕:即使有雄心壮志的图谋,也未必能胜过春天的耕作,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和自然规律的不可违逆。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蒸土”暗指急功近利的行为,反映出对迅速成就的讽刺。
- 对仗:诗中“修圩”与“筑城”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艺术感。
- 意象:岸边的石板、春耕等意象,富含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类活动的反思,强调自然耕作的重要性,批判权力斗争的急功近利,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
意象分析:
- 岸头:象征着人与自然的边界,反映了人类居住与耕作的环境。
- 石板:代表人类的活动与建设,暗示文明的进步。
- 春耕: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强调自然的规律和农业的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传语赫连莫蒸土”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告诉赫连要努力工作
B. 告诉赫连不要急于求成
C. 告诉赫连要修建堤坝 -
诗的主题主要是强调: A. 人类的建设
B. 自然的力量与农业的重要性
C. 权力的斗争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强调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描绘了自然的美丽,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两者都与杨万里相似,体现出对自然和农业的重视,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