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金台怀古》

时间: 2025-02-04 16:26:18

落照苍然,空掩映、荒台数尺。

忆当日、君臣之际,悲哉昌国。

七十二城如解箨,功成翻削英雄色。

读先生、一纸报燕书,为沾臆。

碣石畔,风萧瑟。

即墨下,牛腾掷。

笑安平奇计,儿童能识。

骑劫庸才何足道,可怜战血凝深碧。

问千金、马骨倩谁埋,邯郸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金台怀古
作者:曹贞吉 〔清代〕

落照苍然,空掩映荒台数尺。
忆当日君臣之际,悲哉昌国。
七十二城如解箨,功成翻削英雄色。
读先生一纸报燕书,为沾臆。
碣石畔,风萧瑟。
即墨下,牛腾掷。
笑安平奇计,儿童能识。
骑劫庸才何足道,可怜战血凝深碧。
问千金马骨倩谁埋,邯郸陌。


白话文翻译:

落日的余晖照在苍茫的天空上,映照着那荒凉的台地。
我回忆起当年君臣之间的情景,感到无比悲伤。
七十二座城池如同被剥离的箨叶,英雄们的功绩如今被削弱。
我读到一位先生的燕国书信,感慨万千。
在碣石的海边,风声萧瑟。
在即墨的海域,牛羊狂奔。
安平的奇计,连小孩都能识别。
那些骑劫的庸才又算得了什么,令人怜惜的是那战血凝结成深邃的碧色。
我想问,谁来埋葬那千金马骨,抑或是在邯郸的陌路上。


注释:

  • 苍然:指天空的颜色,形容落日时分的苍茫。
  • 荒台:指荒废的台地,象征历史的衰败。
  • 昌国:指盛世之国,怀念过去的繁荣。
  • 七十二城:指古代的城池,代表国家的疆域。
  • 解箨:比喻功成名就后被削弱的状态。
  • 碣石:位于今山东,是古代著名的地名。
  • 牛腾掷:形容战乱时的动乱景象。
  • 儿童能识:指安平之计的简单,反衬庸才的无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贞吉,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他的诗作多取材于历史事件,表现出对国家命运和英雄豪杰的深刻思考。其作品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满江红 金台怀古》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忆,表达了对盛世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惋惜,反映出社会对英雄人物的感慨与思考。

诗歌鉴赏:

《满江红 金台怀古》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词作。诗人在落日的余晖中,感受到历史的苍凉与沧桑,回忆起当年君臣之间的盛况,心中不禁感到一阵悲伤。整首词通过对比,展现了历史的变化与英雄的没落。诗中提到的“七十二城如解箨”,不仅表现了国家的衰败,也隐含了对英雄们的同情与惋惜。

诗人通过对“安平奇计”的嘲讽,表达了对庸才的无奈与不满,同时也对历史的悲剧性进行反思。尤其是“问千金马骨倩谁埋”,更是将个人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表现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期盼。整首诗情感浓烈,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诗的开头描绘了落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
    • 通过怀念往昔的君臣之际,抒发对昌国的悲哀。
    • “七十二城如解箨”则是对国家衰败的强烈感慨。
    • 诗人读到燕国书信,心中感慨万千,进一步引出对历史的反思。
    • 碣石和即墨的描写,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
    • 对安平奇计的嘲讽,显示了对庸才的不屑和对英雄的怀念。
    • 最后,诗人以“千金马骨”的提问,表达了对历史命运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例如“七十二城如解箨”,通过比喻表现出国家的衰败。
    • 以“笑安平奇计,儿童能识”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庸才的无能。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感叹历史的沧桑与英雄的没落,揭示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密切关联,表达了对英雄的追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落照: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 荒台:代表历史的遗迹,感伤的情绪聚焦于历史的衰败。
    • 英雄:象征着国家的兴盛与力量,诗人对他们的怀念与惋惜。
    • 千金马骨:暗指历史上伟大人物的埋没,表现对历史的反思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满江红 金台怀古》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曹贞吉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七十二城”指的是?

    • A. 城市的兴盛
    • B. 国家衰败的象征
    • C. 人口的繁多
  3. “问千金马骨倩谁埋”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考?

    • A. 对英雄的怀念
    • B. 对现实的嘲讽
    • C. 对战争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 《浪淘沙 幸得识君》——李煜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同样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与英雄的追忆,展现了对逝去盛世的深思。
  • 曹贞吉与李煜在对历史的反思中,都表现出对过往英雄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但风格上各具特色,曹贞吉更为豪放,李煜则显得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清代诗词选》

相关诗句

落照苍然,空掩映、荒台数尺。下一句是什么

忆当日、君臣之际,悲哉昌国。上一句是什么

忆当日、君臣之际,悲哉昌国。下一句是什么

七十二城如解箨,功成翻削英雄色。上一句是什么

七十二城如解箨,功成翻削英雄色。下一句是什么

读先生、一纸报燕书,为沾臆。上一句是什么

读先生、一纸报燕书,为沾臆。下一句是什么

碣石畔,风萧瑟。上一句是什么

碣石畔,风萧瑟。下一句是什么

即墨下,牛腾掷。上一句是什么

即墨下,牛腾掷。下一句是什么

笑安平奇计,儿童能识。上一句是什么

笑安平奇计,儿童能识。下一句是什么

骑劫庸才何足道,可怜战血凝深碧。上一句是什么

骑劫庸才何足道,可怜战血凝深碧。下一句是什么

问千金、马骨倩谁埋,邯郸陌。上一句是什么

落照苍然,下一句是什么

空掩映、荒台数尺。上一句是什么

空掩映、荒台数尺。下一句是什么

忆当日、君臣之际,上一句是什么

忆当日、君臣之际,下一句是什么

悲哉昌国。上一句是什么

悲哉昌国。下一句是什么

七十二城如解箨,上一句是什么

七十二城如解箨,下一句是什么

功成翻削英雄色。上一句是什么

功成翻削英雄色。下一句是什么

读先生、一纸报燕书,上一句是什么

读先生、一纸报燕书,下一句是什么

为沾臆。上一句是什么

为沾臆。下一句是什么

碣石畔,上一句是什么

碣石畔,下一句是什么

风萧瑟。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