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诗八首》

时间: 2025-01-25 22:30:05

万石千钧积累成,未应忽此一毫轻。

寒松瘦竹元清劲,昨夜分明闻折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石千钧积累成,未应忽此一毫轻。寒松瘦竹元清劲,昨夜分明闻折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万石千钧的重量是逐渐积累而成的,岂能因为一毫之轻而忽视呢?寒松与瘦竹本是清脆而有劲的,昨夜我分明听到了折断的声音。

注释:

  • 万石千钧:形容重物的数量与分量。万石比喻重,千钧是古代重量单位,意指十分沉重。
  • 毫轻:比喻轻微、微小的事物。
  • 寒松瘦竹:寒冷的松树和瘦弱的竹子,象征坚韧与清高。
  • 折声:折断的声音,暗示着某种变化或冲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风格多样,被称为“诗中之龙”。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北宋时期,正值苏轼被贬黄州,生活艰难,但他仍然坚持诗歌创作,表达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诗中展现出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诗歌鉴赏:

苏轼的这首《雪诗八首》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寒冬中的松竹之景,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万石千钧”传达了沉重与积累的哲理,强调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有其重要性。通过“寒松瘦竹”,诗人突出了自然界的坚韧与清高,表现出他对生命力的赞美。而“昨夜闻折声”则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变化,让人感受到一种悲凉与思考。整首诗在沉静中透出一种力量,既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也融入了人生哲理的思考,令读者在享受美的同时,引发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层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万石千钧积累成:强调在自然界或人生中,伟大的成就需要时间与积累。
    • 未应忽此一毫轻:即使微小的东西也应受到重视,暗示着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 寒松瘦竹元清劲:描绘出寒冬中松竹的清高与坚韧,表现出自然的力量与美。
    • 昨夜分明闻折声:用听觉描绘出变故,暗示了生命的脆弱和变化。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万石千钧”比喻生活中的重压与积累,传达深刻的哲理。
    • 拟人:通过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寒松瘦竹”,展现了诗的音韵美感。
  • 主题思想:全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启示我们珍视生活中的每一份轻重,强调坚韧与清高的精神。

意象分析:

  • 寒松:象征坚韧与清高,代表了在逆境中不屈的精神。
  • 瘦竹:体现了生命的脆弱,但依然坚韧不拔。
  • 折声:暗示变化与无常,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万石千钧”中的“千钧”指代什么?

    • A. 千斤
    • B. 千石
    • C. 一斤
  2. 诗中“寒松瘦竹”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生命的脆弱
    • B. 自然的坚韧
    • C. 生活的忙碌
  3. 诗中“昨夜分明闻折声”暗示了什么?

    • A. 自然的宁静
    • B. 生命的变化
    • C. 人生的快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轼与王维的自然诗,苏轼侧重于哲理思考,王维则更注重于意境的营造与情感的抒发,两者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

参考资料:

  • 《苏轼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