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五首 其二》
时间: 2025-01-10 21:54: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祸患如棼丝,其来无端绪。
马迁下蚕室,嵇康就囹圄。
抱冤志气屈,忍耻形神沮。
当彼戮辱时,奋飞无翅羽。
商山有黄绮,颍川有巢许。
何不从之游?超然离网罟。
山林少羁鞅,世路多艰阻。
寄谢伐檀人,慎勿嗟穷处。
白话文翻译
祸患如同缠绕的丝线,来临时没有任何征兆。
司马迁被迫入狱,嵇康也遭到了囚禁。
他们心中怀冤,志气受到压抑,忍受屈辱,身心沮丧。
在被辱骂的时刻,虽然没有翅膀,也要奋力飞翔。
商山有黄绮鸟,颍川有巢许鸟。
为何不随它们去游玩呢?超然物外,摆脱世俗的网罗。
山林少有羁绊,世路却多艰难。
感谢伐檀的人,请你切勿在困境中叹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祸患:灾难和祸害。
- 棼丝:缠绕的丝线,形象比喻复杂的祸患。
- 马迁:指司马迁,汉代史学家,以《史记》著称,因直言遭受贬谪。
- 嵇康:三国时期的文学家,因直言不讳被杀。
- 抱冤:心中怀有冤屈。
- 戮辱:遭受侮辱。
- 超然:超脱,超越。
- 羁鞅:羁绊、束缚。
- 伐檀人:砍檀木的人,象征贫困中的人。
典故解析
- 司马迁与嵇康:两位历史人物皆因坚持真理而遭受迫害,代表了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感情真挚著称,常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读史五首》是白居易在感慨历史人物遭遇时写成,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诗歌鉴赏
白居易的《读史五首 其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反映了他对人世间不公与苦难的深刻感受。诗中开篇便以“祸患如棼丝”引入,形象地描绘了灾难的来临是如此不可捉摸,接着通过历史人物司马迁和嵇康的遭遇,表达了对那些因坚持真理而受难的人的同情与敬仰。诗人在此不仅是在叙述历史,更是在借古喻今,暗示当下社会中类似的压迫与不公。
正如诗中所言,“抱冤志气屈,忍耻形神沮”,表现了被压迫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而“奋飞无翅羽”则展现了即使在极端困境中,也要努力追求自由与尊严的精神。最后,诗人以“寄谢伐檀人”来告诫自己和后人,不应因穷困而气馁,要保持心灵的自由。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对历史的敏锐洞察力,也体现了他对人性尊严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祸患如棼丝,其来无端绪:比喻灾难的复杂与来临的突然。
- 马迁下蚕室,嵇康就囹圄:提到两位历史人物,暗示他们的遭遇。
- 抱冤志气屈,忍耻形神沮:表现了内心的委屈与屈辱。
- 当彼戮辱时,奋飞无翅羽:即使没有翅膀,也要追求自由。
- 商山有黄绮,颍川有巢许:提到自然景象,象征自由与逍遥。
- 何不从之游?超然离网罟:鼓励超脱世俗的束缚。
- 山林少羁鞅,世路多艰阻:自然界的自由与尘世的艰难形成对比。
- 寄谢伐檀人,慎勿嗟穷处:提醒人们要坚守信念,不应轻言放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棼丝”比喻复杂的祸患。
- 对仗:如“抱冤志气屈,忍耻形神沮”,形成强烈的对比。
- 象征:商山的黄绮和颍川的巢许象征自然的自由与人心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遭遇的同情,强调在逆境中坚持人性尊严、自由追求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棼丝:象征复杂的社会问题与灾难。
- 黄绮:象征自由与自然。
- 囹圄:象征压迫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个历史人物分别是: A. 李白与杜甫
B. 司马迁与嵇康
C. 陶渊明与白居易
答案:B -
“祸患如棼丝”中的“棼丝”意指: A. 线条清晰
B. 复杂难解
C. 易于处理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伐檀人”象征: A. 富有的人
B. 追求自由的人
C. 生活艰难的人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陶渊明《饮酒》:表达了对自然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白居易与杜甫的作品都关注社会现实与人们的命运。白居易的诗更加直白,关注个体的感受,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历史的沉重感与社会的悲剧。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