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 春夕》

时间: 2025-04-28 18:50:09

花梢斜挂月纤纤。

绣线才抛玉指尖。

燕子嗔人不下帘。

闷恹恹。

翠黛愁多不用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花梢斜挂月纤纤。绣线才抛玉指尖。燕子嗔人不下帘。闷恹恹。翠黛愁多不用添。

白话文翻译:

在花梢上,月光轻轻洒下,仿佛纤细的丝线。刚刚用绣线抛出,似乎是用玉指轻轻点缀。燕子在愤怒,因你不曾放下帘子。心情郁闷,懒洋洋的。不必在浓妆翠黛上更添愁绪。

注释:

  • 花梢:花的枝头。
  • 斜挂:倾斜地悬挂着。
  • 纤纤:形容细微、轻柔。
  • 绣线:指细致的绣花线。
  • 玉指尖:形容手指如玉般细腻。
  • 燕子嗔人:燕子因人不放下帘子而感到不快。
  • 闷恹恹:形容心情沉闷,缺乏生气。
  • 翠黛:形容女子的眉毛,指妆容。

典故解析:

诗中“燕子”常常象征春天和爱情,燕子不下帘子,隐喻着情感的阻隔和未能相见的失落。“翠黛”则是古代女性的妆容,反映出诗人对美的追求,以及内心的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素安,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优雅的语言风格著称,作品多关注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春夕时节,正值花开月明,诗人在此时此刻感受到内心的孤寂与愁苦。诗中描绘的情景与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渴望。

诗歌鉴赏:

《忆王孙 春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夜晚,月光洒在花梢上,营造出一种轻柔而又温婉的氛围。开头的“花梢斜挂月纤纤”展现了月光的柔美,与春天的生机形成对比。接下来的“绣线才抛玉指尖”,则通过比喻手法,将月亮与女子的手指相联系,突显了女子的优雅和灵动,仿佛每一缕月光都是她的手艺。

“燕子嗔人不下帘”不禁让人联想到情感上的无奈与怨怼,燕子作为春天的使者,却因人不放下帘子而感到不满,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隔阂。最后两句“闷恹恹。翠黛愁多不用添”则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郁闷与忧愁,感情的低落与愁思的加深,似乎在诉说着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失落。

整首诗以清新婉约的风格,描绘了春夜的美丽景象与内心的情感波动,流露出对爱情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花梢斜挂月纤纤”:描绘夜空中月光洒落的美景,花梢上挂着月光,暗示着春夜的静谧。
    2. “绣线才抛玉指尖”:用绣线比喻月光,形象地表达了月光的细腻与柔美,暗含女子的柔情。
    3. “燕子嗔人不下帘”:燕子因人不下帘子而感到不快,象征着情感的隔阂。
    4. “闷恹恹”:表达内心的沉闷与无奈。
    5. “翠黛愁多不用添”:暗示愁苦已然存在,不必再添忧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绣线,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拟人:燕子被赋予了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主题思想: 该诗表达了春夜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孤寂,抒发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感。

意象分析:

  • 月光: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但也可能带来孤独。
  • 花梢:代表生命的美好与青春的短暂。
  • 燕子: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爱情与亲密关系。
  • 翠黛:女子的妆容,体现了对美的追求与内心的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花梢斜挂月纤纤”中的“纤纤”形容什么? A. 宽广
    B. 细微
    C. 稠密

  2. “燕子嗔人不下帘”中“嗔”字的意思是?
    A. 高兴
    B. 生气
    C. 惊讶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较,陈素安的《忆王孙 春夕》更侧重于细腻的情感表达,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放的气概。两者在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诗人风格。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歌选集》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诗词的意象与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