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忆王孙
作者: 冯煦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菰浦猎猎雨潺潺。
一角湖光如玦环。
幽鸟晴云自往还。
莫凭阑。
酒醒江南春正寒。
白话文翻译:
在菰蒲丛生的水边,细雨纷纷洒洒,
湖面的一角闪烁着如同玉环般的光辉。
幽静的鸟儿在晴空与云朵之间自由往返。
别倚着栏杆,
因为酒醒后,江南的春天依然寒冷。
注释:
字词注释:
- 菰浦: 指长有菰蒲的水边,菰蒲是一种水生植物。
- 猎猎: 形容风声或水声,带有一种轻快的动态感。
- 潺潺: 形容细水流动的声音。
- 玦环: 指玉环,形容湖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 幽鸟: 指栖息在幽静处的小鸟。
- 莫凭阑: 意为“不要倚靠栏杆”。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典故,但其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与传统山水诗相呼应,表现了诗人对春季自然景色的感受以及内心的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煦,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江南春寒之际,诗人可能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寒意交织,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景色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惆怅。
诗歌鉴赏:
《忆王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春天的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微妙关系。开头“菰浦猎猎雨潺潺”以动听的声音描绘了水边的细雨,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生动的场景。湖光的描写“如玦环”则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形象地传达出湖面波光闪烁的美丽。
接下来的“幽鸟晴云自往还”,诗人用“幽鸟”与“晴云”交织出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鸟儿在空中自由飞翔,暗示着一种自由与洒脱。然而,结尾处的“莫凭阑,酒醒江南春正寒”则带有一丝惆怅,酒醒后的清醒让人感受到春寒的刺骨,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论外界的美丽如何,内心的孤寂与失落依然存在。
全诗在写景中融入了个人情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深刻而富有哲理,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菰浦猎猎雨潺潺: 细雨淅淅沥沥地落在水边的菰蒲上,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氛围。
- 一角湖光如玦环: 描绘湖面波光粼粼的景象,像美丽的玉环一般,展现出自然的美。
- 幽鸟晴云自往还: 画面中鸟儿在晴朗的天空与云朵之间自由飞翔,象征着生命的自由与灵动。
- 莫凭阑: 诗人提醒自己不要倚靠栏杆,似乎是对自我情感的警醒。
- 酒醒江南春正寒: 醒酒后的清醒让人意识到春天的寒冷,表现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 “湖光如玦环”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湖面的美丽。
- 拟人: “幽鸟晴云自往还”赋予了鸟儿以人的动作,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 整首诗在音韵和结构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江南春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与人生无常的思考,情感基调在美丽与惆怅之间交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菰浦: 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生机,象征着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 湖光: 代表希望与美好,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向往。
- 幽鸟: 代表自由与灵动,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
- 春寒: 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惆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菰浦猎猎雨潺潺”中的“猎猎”是形容什么的声音?
- A. 风声
- B. 水声
- C. 鸟鸣声
答案: B
-
“湖光如玦环”中的“玦”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玉环
- C. 星星
答案: B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惆怅
- C. 愤怒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月下独酌》: 通过月光与酒的意象表达孤独与对自由的向往,情感基调与《忆王孙》相似。
- 《春望》: 反映春天的气息与国破家亡的情感,表现出对春天的美好与现实的无奈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