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晦叔赴廷试》
时间: 2025-02-04 14:11:5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吴晦叔赴廷试
作者: 李吕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我昔游白鹤,山川气雄深。
邂逅识吾子,戛然唳孤音。
日日望飞鸣,洄洑乃至今。
玉美出坚璞,木老生乔林。
书生未足道,聊用慰苦心。
始驾百斛船,挂帆发江浔。
破浪当自兹,意象殊骎骎。
天方拓王度,清问虚宸襟。
调毫写胸臆,气力戈鋋森。
荷衣缚异时,恐为寒蝉瘖。
江城惜此别,风雪作昼阴。
何以托远怀,酌酒拊剑镡。
湖海气摇薄,激烈愁端侵。
唯应白云梦,夜夜飞遥岑。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游历白鹤山,那里风光壮丽而深邃。
偶然间认识了你,听到你那孤独的鸣叫。
每天我都在向往,想听到你飞翔的声音,直到今天。
美玉常常出自坚硬的璞石,老木却能生出高大的乔木。
书生的见识不足以表达,姑且用这诗句安慰我的苦闷心情。
你已经开始乘坐大船,挂起帆布驶向江边。
破浪而行正是此时,心中意象如骏马奔腾。
天边正是开疆拓土的时刻,清晰的问候寄托在空灵的心境。
提笔绘写内心的思绪,气力如同锋利的刀剑。
身穿素衣的我,正因不同的时节而感到害怕,像寒蝉一样沉默。
在江城依依惜别,风雪让白昼变得阴暗。
我该用什么来寄托远方的思念,举杯痛饮,与剑相伴。
湖海间的气息淡薄,激烈的愁绪不断侵袭。
唯有白云作伴,夜夜飞向遥远的高峰。
注释:
- 白鹤:象征高洁和自由的鸟,常用以比喻志向。
- 戛然:突然的声音,形容鸣叫的清脆。
- 洄洑:水流回旋,形容思念如水流般不断。
- 玉美:比喻出众的才华。
- 百斛船:象征载满希望与梦想的船只。
- 戈鋋森:形容气势如刀剑般锐利。
- 寒蝉瘖:比喻因环境变化而感到孤独或沉默。
典故解析:
- 白鹤:在古代文学中常用作隐士、志士的象征,表达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 寒蝉:常用来比喻孤独或无奈的处境,表达深切的情感。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吕,字子文,号澄江,宋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个人的理想、志向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李吕为朋友吴晦叔赴廷试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同时也流露出对离别的依依不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情感深沉而细腻。开篇通过山川的美丽与壮阔引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进而引入对友人的思念。全诗中,李吕通过描绘友人即将离去的情景,表达了对其前程的美好期待与祝福。尤其在“书生未足道,聊用慰苦心”一句中,流露出对友人文才的钦佩与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中多次使用意象,如“飞鸣”、“玉美”、“寒蝉”等,构建了一个充满理想与情感的世界。诗人以自然景物与人情交融,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离别的情感更加深刻。此外,诗的结尾通过“唯应白云梦”回归了对理想的追求,显得更加深远与悠然。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我昔游白鹤:引入自然景观,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 邂逅识吾子:与友人相遇,暗示缘分的珍贵。
- 日日望飞鸣:思念之情如水流般不断。
- 玉美出坚璞:比喻友人潜在的优秀品质。
- 书生未足道:对友人的赞美和自谦。
- 始驾百斛船:象征友人即将启程,追逐梦想。
- 破浪当自兹:勇往直前,迎接挑战。
- 天方拓王度:理想的追求与开拓。
- 调毫写胸臆:表达内心情感与理想。
- 荷衣缚异时:暗示对变迁的感慨。
- 江城惜此别:离别的感伤。
- 何以托远怀:对友人的思念与寄托的无奈。
- 湖海气摇薄:愁绪如潮水般袭来。
- 唯应白云梦:理想与愿景的寄托。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美出坚璞”比喻友人的才华。
- 拟人:如“风雪作昼阴”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寄托了理想与追求,同时流露出对离别的不舍与感慨。
意象分析:
- 白鹤:象征高洁与志向。
- 寒蝉:比喻孤独与沉默的心境。
- 江城:象征故乡与离别之情。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鹤”象征什么?
- A. 自由与高洁
- B. 乡愁
- C. 孤独
-
诗人对友人的期望体现在诗的哪一句中?
- A. 书生未足道
- B. 破浪当自兹
- C. 江城惜此别
-
诗中表达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象有哪些?
- A. 银杏树
- B. 白云
- C. 流水
-
答案:
- A. 自由与高洁
- B. 破浪当自兹
- B. 白云,C. 流水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诗词对比:
- 比较李白的《送友人》与李吕的《送吴晦叔赴廷试》,两者皆表达离别之情,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放与壮阔,而李吕则细腻入微,情感更为深沉与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与批评》
- 《李吕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