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一夕,携酒与子仁侄登多稼亭》
时间: 2025-01-11 02:45: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忽飞来随我傍,我还飞入月中央。
如何桂树许多影,不隔永轮些子光。
自古中秋多苦事,非风即雨断人肠。
醉来不信寒欺酒,露湿杯盘冻作霜。
白话文翻译:
月亮忽然飞来,伴随着我,我又飞入月亮的中央。
为何那桂树下的影子那么多,却不隔绝永恒轮回的光辉?
自古以来,中秋总是多苦事,常常是风雨交加,让人心肠断裂。
喝醉后不再相信寒冷会欺骗酒,露水湿润了杯盘,像霜一样冷。
注释:
- 月忽飞来:月亮突然出现在我身边。
- 桂树:指的是月亮上的桂树,象征着中秋的典故。
- 永轮:指的是月亮,象征着时间的循环。
- 苦事:指中秋节时人们因思乡、离别而感到的悲伤。
- 寒欺酒:指寒冷的天气使酒变得冰凉。
- 露湿杯盘:指露水使酒杯和盘子都湿润,暗示了夜晚的寒冷。
典故解析:
- 桂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桂树是与月亮密切相关的植物,常用来象征团圆和思乡。《月下独酌》中提到的“月是故乡明”也反映了这种情感。
-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与思念,诗中提到的苦事正是指人们在这个节日里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自然景物表达情感,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中秋前夕,正值传统佳节,诗人在与亲友共饮之时,感受到节日的喜悦与孤独,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月亮和桂树,表达了诗人对中秋的情感。开头两句以月亮的飞来和飞入月中央为引子,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浪漫的意境。诗人巧妙地用“影”与“光”形成对比,不仅描绘了中秋夜的景象,也暗示了人们在节日中的复杂情感。
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了诗人对中秋节的沉重思索,提到了“自古中秋多苦事”,表现出对人世间离别与思念的感慨。这里,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紧密结合,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以“醉来不信寒欺酒”结尾,表达了酒能驱散寒冷与孤独的意愿,即使在寒露满杯的情况下,仍然希望借酒浇愁,享受当下的快乐。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中秋夜的描绘,将自然与人情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既孤独又美好的情感交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忽飞来随我傍:描绘月亮突然出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我还飞入月中央:表达诗人对月亮的向往和融入感。
- 如何桂树许多影:提及桂树的影子,暗示中秋与团圆的主题。
- 不隔永轮些子光:强调月亮的光辉穿透万物,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自古中秋多苦事:引入中秋的悲情,表现出对人世离散的感慨。
- 非风即雨断人肠:通过自然现象表达离别的痛苦。
- 醉来不信寒欺酒:表现出诗人对冷夜的抵抗,借酒寻欢的心态。
- 露湿杯盘冻作霜:描绘出寒冷的夜晚,增强了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永恒的光辉,体现诗人对时间的思考。
- 对仗:如“月忽飞来随我傍,我还飞入月中央”,对称结构增强了音乐感。
- 拟人:月亮与影子的描写赋予了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的景象,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苦难的感慨,体现了人们在节日中难以割舍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团圆与思念。
- 桂树:象征中秋的美好与传统。
- 酒:象征着欢愉与忘却烦恼的手段。
- 寒露:象征着孤独与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桂树象征什么?
A. 友情
B. 团圆
C. 忧伤
D. 生命 -
“醉来不信寒欺酒”中的“寒”指的是什么?
A. 温暖
B. 孤独
C. 寒冷的天气
D. 不安 -
诗中表达了对中秋的什么感情?
A. 喜悦
B. 忧伤
C. 平淡
D. 愤怒
答案:
- B. 团圆
- C. 寒冷的天气
- B. 忧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对月亮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家乡的直接怀念,而杨万里的这首诗则结合了中秋的传统文化与个人情感,展现出更为复杂的心理状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