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灵鹫禅寺
杨万里〔宋代〕
初疑夜雨忽朝晴,
乃是山泉终夜鸣。
流到前溪无半语,
在山做得许多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灵鹫禅寺的早晨,诗人起初以为是夜间的雨声,没想到其实是山泉水在夜里不停地流淌。那泉水流到了前溪,虽然没有说话,却在山中发出许多声响。
注释
- 初疑:最初疑惑,认为。
- 夜雨:指夜间的雨声。
- 忽:突然,意外。
- 乃是:竟然是。
- 山泉:山中的泉水。
- 终夜:整夜。
- 流到:流向。
- 前溪:前面的小溪。
- 无半语:没有一句话,表示泉水是无声的。
- 在山做得:在山中发出的(声音)。
典故解析
“灵鹫”是佛教中的一个著名山名,通常与禅宗相关。此诗的背景和灵鹫禅寺的宁静环境相得益彰,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禅意的理解与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通过细腻的观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作者在灵鹫禅寺驻足,为了逃避战乱或寻找内心的宁静,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
诗歌鉴赏
《宿灵鹫禅寺》是杨万里在灵鹫禅寺驻足时的即兴之作,整首诗意境清幽,声音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力量。诗的开头“初疑夜雨忽朝晴”以疑问的方式引入,表现了诗人对晨景的困惑,初看似乎是雨声,但细听却是山泉的鸣唱,这种声音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界的微妙与和谐。接着“流到前溪无半语”,此句强调了泉水的无声,却在山中发出许多声,这种悄无声息的美感恰恰是自然的魅力所在。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构建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以及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初疑夜雨忽朝晴:诗人清晨醒来,起初误以为是夜间的雨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声音的细致观察。
- 乃是山泉终夜鸣:通过进一步的倾听,发现其实是山泉在夜间不断流淌,展示出山泉的活力与生命力。
- 流到前溪无半语:泉水流向前面的溪流,虽然没有声音,但却充满了生机。
- 在山做得许多声:泉水在山间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形成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画面。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泉水“做得许多声”,赋予泉水以人的特征,使其更具生动感。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意象对称,展现出诗人的工整与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声音的细腻描绘,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反映出诗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夜雨:代表静谧与思考的时刻。
- 山泉:象征自然的纯净与生命的流动。
- 前溪:象征归宿与自然的连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杨万里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
诗中“流到前溪无半语”是什么意思?
A. 泉水在溪中哗哗作响
B. 泉水流动却无声
C. 泉水与人说话 -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主题?
A. 战争的痛苦
B. 自然的和谐美
C. 人生的苦恼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之美,但更侧重于秋天的宁静与孤寂,与杨万里的清晨之美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