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已至湖尾望见西山
作者:杨万里
好风稳送五湖船,
万顷银涛半霎间。
已入江西犹未觉,
忽然对面是西山。
白话文翻译:
好风轻轻地把五湖的船送行,
万顷的银色波涛在瞬间翻涌。
我已经进入江西,却还没有感觉到,
忽然间,眼前对面就是西山。
注释:
- 好风:指的是顺风,带来舒适的航行体验。
- 五湖:泛指大湖泊,这里可能指的是江西地区的湖泊。
- 万顷:形容水面辽阔,数以万计的面积。
- 银涛:形容波涛如银色,水面闪烁光辉。
- 已入江西:已经进入江西省。
- 犹未觉:仍然没有意识到或感受到。
- 忽然:表示突然之间。
- 西山:指代江西的著名山脉,可能是指庐山等。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通过地理名词的使用,展示了江西的自然风光,为后文的山水意象营造了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他的诗常融入自然景致,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游湖之时。诗人通过亲身的旅行体验,描绘了湖光山色,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愉悦的心情。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已至湖尾望见西山》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游览江西的美好体验。在诗的开头,诗人描绘了顺风送船的宁静场景,表现了他在五湖行舟的惬意。接着,以“万顷银涛”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湖面波光粼粼的壮丽景色,仿佛让人感受到那一瞬间的美好。最后,诗人突然意识到自己已到达江西,眼前的西山如画卷般展开,这种突如其来的视觉冲击,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意象交融,体现了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内心的喜悦,展现了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杨万里在诗中表现出的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及其细腻的情感,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也引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好风稳送五湖船:顺风轻柔地送走了五湖的船,表现了旅途的顺利与舒适。
- 万顷银涛半霎间:广阔的湖面在瞬间波动,展现湖水的辽阔与壮观。
- 已入江西犹未觉:已然进入了江西,但仍未察觉,表达了对周围环境的沉浸。
- 忽然对面是西山:突然之间,眼前出现了西山,带来了视觉的震撼和惊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银涛”形容湖面波光闪烁,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拟人:将“好风”形容为温柔的送行者,赋予风以生命。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讲究音韵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诗中的意象不仅展示了江西的美丽风光,也引发了读者对自然的深思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象征着宁静与宽广,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平和。
- 风:象征着自由与顺畅,体现了旅途的乐趣。
- 西山:代表着高远与神秘,象征着人生的追求与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顷银涛”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湖面的广阔
B. 船的速度
C. 风的力量
D. 人的心情 -
诗人“已入江西犹未觉”的意思是什么? A. 已经到了江西,但没有感觉
B. 没有意识到自己到了江西
C. 只是在江西游玩
D. 对江西的风景感到失望 -
诗中提到的“西山”象征什么? A. 生活的压力
B. 自然的美丽
C. 人生的理想与追求
D. 诗人的家乡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泊船瓜洲》(王安石)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此诗在意境上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但前者更多地注重情感的抒发与人事的感慨,而《已至湖尾望见西山》则聚焦于自然景观的直观描写,表现出一种游览的愉悦感和自然的壮丽。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