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归》

时间: 2025-04-27 07:27:48

柴门侵晓噪林鸦,行李萧萧正到家。

娇女不知须鬓改,误将衫袖拂霜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柴门侵晓噪林鸦,
行李萧萧正到家。
娇女不知须鬓改,
误将衫袖拂霜华。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柴门被啼叫的林鸦惊扰,
行李在微风中沙沙作响,刚刚到家。
娇嫩的女儿不知道父亲须发已白,
误将衣袖轻拂,似是在拂去霜华。

注释:

  • 柴门:用柴木做的门,常见于乡村。
  • 侵晓:指清晨时分。
  • :发出声响,吵闹。
  • 萧萧:形容风吹动的声音,这里形容行李在风中的声音。
  • 娇女:指年轻的女儿,通常形容她的娇嫩。
  • 须鬓改:须发和鬓发,意指年纪已大,须发变白。
  • 霜华:指清晨的霜,象征寒冷和衰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写家庭团聚的场景,反映了亲情与时光流逝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冒国柱,清代诗人,风格多样,擅长描写生活场景和人情世态。其作品多表现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诗人归家时,表达了久别重逢的喜悦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家庭的温暖和时间的无情。

诗歌鉴赏:

《客归》是一首描写归家情景的诗,诗中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温馨。开头两句通过描绘柴门和林鸦,营造出清晨特有的氛围,令人感受到归家的喜悦与自然的和谐。接着,诗人通过“行李萧萧”的描写,强调了旅途的疲惫与归家的期待,细腻地刻画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后两句则转向家庭的温情,娇女的无知与误解,既表现了对父亲年纪的无察,也暗示了时间带来的变化和无情。整首诗在简单的叙述中蕴含了深厚的情感,表达了对家庭的眷恋和对流逝时光的感慨。这种对比与反差,使得诗歌更加引人深思,也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以及岁月的无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柴门侵晓噪林鸦”:描绘早晨柴门外的环境,林鸦的鸣叫声让人感受到清晨的生机与喧闹。
    • “行李萧萧正到家”:行李的声音在风中轻响,暗示归家的时刻已近,情绪逐渐高涨。
    • “娇女不知须鬓改”:女儿对父亲变化的无知,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误将衫袖拂霜华”:轻拂衣袖的动作表现了女儿对父亲年纪的忽视,也让人感受到一丝温情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林鸦的鸣叫拟人化,传达出一种生活气息。
    • 对仗:诗中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一定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家庭团聚时光的描绘,表现了亲情的温暖与时间的无情,揭示了人生的变化与对家人的思念。

意象分析:

  • 柴门: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归属感。
  • 林鸦:代表自然的声音,营造出清晨的氛围。
  • 娇女:象征着年轻与无知,表现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行李萧萧”描述了什么情景?

    • A. 归家的喜悦
    • B. 行李的声音
    • C. 自然的景象
  2. “娇女不知须鬓改”中的“须鬓改”指的是什么?

    • A. 年龄的变化
    • B. 发型的改变
    • C. 生活的忙碌
  3.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家庭的温暖与时间的流逝
    • C. 旅行的乐趣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归园田居》陶渊明

诗词对比

  • 与《静夜思》相比,《客归》更注重家庭的温情与对归家的渴望,而《静夜思》则是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研究》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