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

时间: 2025-01-11 05:53:28

叹息兵戈扰扰中,得居茅屋未奇穷。

不能种秫从陶令,且喜移家似葛翁。

白板扉开桑柘外,红榴花映菉葹丛。

干将在匣非无具,拟向淮南事八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茅屋
作者:蒋继伯 〔清代〕

叹息兵戈扰扰中,
得居茅屋未奇穷。
不能种秫从陶令,
且喜移家似葛翁。
白板扉开桑柘外,
红榴花映菉葹丛。
干将在匣非无具,
拟向淮南事八公。

白话文翻译:

在战乱纷扰的日子里,我感叹万千,
能住在茅屋里并不觉得穷困。
我无法像陶渊明那样种田,
但我还是很高兴能像葛洪那样迁居。
白色的门扉向桑树和柘树外敞开,
红色的石榴花映照在野葱的丛中。
虽说匣中没有兵器,
但我计划向淮南的八公请教。

注释: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象征简朴的生活。
  • 兵戈扰扰:指的是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 :一种禾本科植物,常用于酿酒。
  • 陶令:指陶渊明,他是中国著名的隐士诗人,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而闻名。
  • 葛翁:指葛洪,东晋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因其隐居生活而被称道。
  • 干将:传说中的铸剑师,象征兵器。
  • 八公:指的是淮南王刘安,因其道教思想而被尊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继伯是清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对个人生活的思考与对社会时局的关注。蒋继伯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

创作背景
《茅屋》写于战乱频繁的清代,诗人身处动荡之中,内心充满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他通过描绘简朴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茅屋》是蒋继伯在清代动荡背景下创作的一首诗,诗中表现出诗人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乱的无奈。开篇以“叹息兵戈扰扰中”引入,展现了战乱带来的苦恼与不安,而“得居茅屋未奇穷”则传达出一种对物质生活的淡泊。诗人并不以居住在茅屋而感到羞愧,反而感到满足,因为他能够在这种简朴之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诗人提到不能像陶渊明那样种田,但仍然欣喜自己能有机会迁居,表示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白板扉开桑柘外”与“红榴花映菉葹丛”,描绘出一种生动的田园景象,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宁静的生活。

最后两句“干将在匣非无具,拟向淮南事八公”则表现出一种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虽然身处战乱,诗人内心仍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智慧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与对个人境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简单生活的珍视,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叹息兵戈扰扰中:表达对战乱的无奈与痛苦。
  • 得居茅屋未奇穷:即使居住在简陋的茅屋,亦不以为耻,反而感到知足。
  • 不能种秫从陶令:虽无法过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但心中仍有向往。
  • 且喜移家似葛翁:对迁居生活感到欣慰,借葛洪之名,象征隐逸。
  • 白板扉开桑柘外:描绘出自然宁静的景象,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红榴花映菉葹丛:表现出自然的美好,增添了生活的生机。
  • 干将在匣非无具:虽无兵器,内心仍有追求与抱负。
  • 拟向淮南事八公:希望向淮南王刘安请教,体现对智慧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战乱与自然的景象,表现诗人的内心矛盾。
  • 意象:诗中以“茅屋”、“桑柘”、“红榴花”等意象构成了一幅田园画,寓意简单与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诗人对战乱的叹息与对简单生活的珍视,体现了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思想,折射出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屋:象征简朴、清贫的生活。
  • 桑柘:代表田园生活的宁静。
  • 红榴花: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对自然、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陶令”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D. 白居易

  2. 诗人对居住在茅屋的态度是?
    A. 感到羞耻
    B. 感到满足
    C. 感到无奈
    D. 感到愤怒

  3. “干将在匣非无具”中的“干将”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酒
    B. 一种植物
    C. 兵器
    D. 一位诗人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蒋继伯的《茅屋》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是表达隐逸生活的诗作。陶渊明通过田园描绘,表现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而蒋继伯则在战乱背景下,借茅屋表达对平静生活的渴求。两者都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蒋继伯的诗歌更多了一份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陶渊明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