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安春夜宿开元观
霓裳下晚烟,留客杏花前。
遍问人寰事,新从洞府天。
长松皆扫月,老鹤不知年。
为说蓬瀛路,云涛几处连。
白话文翻译:
在霓裳的映衬下,晚烟轻轻弥漫,留住了客人在杏花树下。
我遍询世间的事务,刚从洞天福地而来。
高大的松树都被明月照拂,老鹤似乎不知岁月的流逝。
想要谈论那通往蓬瀛的路,云海波涛连绵不绝。
注释:
字词注释:
- 霓裳:指华丽的衣服,常用于形容美丽的景色或人物。
- 杏花:指杏树的花,象征春天和美丽的景象。
- 人寰:指人间,世间。
- 洞府:指道教的仙境或隐居之所。
- 蓬瀛: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生活和逍遥自在。
典故解析:
- 蓬瀛路:指通往神仙居住地的道路,常用于描绘追求长生和理想境界的渴望。
- 扫月:意指松树在月光下的摇曳,表现自然与人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凭,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夜,诗人宿于开元观,感觉到春夜的宁静和美好,思考人世间的种种,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清新明快的笔触描绘了春夜的美丽景色,以自然景观映衬诗人的心境。开头用“霓裳”与“晚烟”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杏花象征着春天的来临,代表着生命的复苏和美好的期盼。诗人通过遍问世间事,表现出对人世间的关心与思考,暗示着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在自然的描绘中,“长松皆扫月”展现了松树在月光下的静谧,带来一丝悠然自得的意境。“老鹤不知年”则借用老鹤的形象,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淡然。最后一句提到的“蓬瀛路”,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云涛的描写象征着通往理想境界的道路,暗示着一种对自由与无拘无束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既有对现实的思考,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霓裳下晚烟:晚霞如霓裳般绚丽,映衬着四周的宁静与美丽。
- 留客杏花前:留住客人于杏花树下,暗示着美好的春天与友谊的温暖。
- 遍问人寰事:诗人对世间万象的关心与探问,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 新从洞府天:诗人刚从仙境归来,暗示着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 长松皆扫月:月光洒在松树上,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 老鹤不知年:老鹤悠然自得,象征着对时间流逝的淡然。
- 为说蓬瀛路:想要谈论理想的生活,表达对自由和逍遥生活的渴望。
- 云涛几处连:云海波涛相连,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交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晚烟比作霓裳,增强了景象的美感。
- 拟人:老鹤“不知年”,使自然更具人情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霓裳:象征美丽、华丽的事物。
- 杏花:代表春天与生命的美好。
- 长松:象征坚韧与长寿。
- 老鹤:象征悠然自得与时间的流逝。
- 蓬瀛:象征理想与自由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霓裳”形容的是: A. 晚霞
B. 华丽的衣服
C. 清晨的雾
D. 皎洁的月光 -
“老鹤不知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时间的忧虑
B. 对岁月的无奈
C. 对生活的淡然
D. 对理想的渴望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春夜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的关怀。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作者的情感,但杨凭更倾向于理想与哲理的探讨,而杜甫则更加关注现实生活的苦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