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马炼师》

时间: 2025-01-11 11:16:13

心嫌碧落更何从,月帔花冠冰雪容。

行雨若迷归处路,近南惟见祝融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马炼师
心嫌碧落更何从,
月帔花冠冰雪容。
行雨若迷归处路,
近南惟见祝融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马炼师的赞美与思念。诗人感到心中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无处可去,仿佛在碧蓝的天空下迷失了方向。月光照耀下的花冠和雪白的容颜,显得格外动人。即使在细雨中行走,也似乎迷失了归路。南方的风光中,只有祝融峰高高耸立,令人仰望。

注释:

心嫌:心中厌倦或不满足。
碧落:指青天或天空。
月帔:指月光照耀下的披肩,形容优雅。
花冠:花的头饰,象征美丽。
冰雪容:形容人的容颜如冰雪般洁白。
行雨:在雨中行走。
若迷:仿佛迷失。
归处路:回家的路。
祝融峰:指的是南方的著名山峰,象征高耸和壮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凭,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与马炼师交往时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马炼师的深切怀念与钦佩之情。开篇“心嫌碧落更何从”,便显示出一种无法逃离的孤独感,诗人似乎在追求美好与理想的同时,心中却充满了迷惘与不安。接下来描绘的“月帔花冠冰雪容”,则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对美的向往,仿佛月光洒在花冠上,反射出冰雪般的纯洁与优雅。这种意象不仅突出人物的美丽,也隐喻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行雨若迷归处路”,让人感受到一种彷徨与无助的状态,细雨如丝,迷雾般的归路让人感到困惑,象征着人生道路的曲折与不确定性。最后一句“近南惟见祝融峰”则突显了南方的雄伟与壮丽,祝融峰的高耸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诗人心中向往的理想与目标。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唐代诗歌特有的含蓄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心嫌碧落更何从:诗人的内心对美好的追求感到失落,不知道该向何处去。
  2. 月帔花冠冰雪容:诗人赞美友人的美丽,似乎在月光下更显得娇艳。
  3. 行雨若迷归处路:在细雨中行走,不知归路,表达了一种迷茫的状态。
  4. 近南惟见祝融峰:在南方的景色中,只有祝融峰高耸入云,象征着理想和目标的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帔花冠”比作人美丽的容颜,增强了形象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运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诗句更为韵律和谐。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反映出一种孤独与迷茫交织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落:象征理想与追求的天空。
  • 月帔、花冠:象征美好与优雅的存在。
  • 冰雪容:象征纯洁与高尚的情感。
  • 祝融峰:象征高远的理想与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心嫌碧落”意指: A. 对天空的向往
    B. 对现状的不满
    C. 对友人的思念

  2. “月帔花冠”描绘的是: A. 花的盛开
    B. 人的美丽
    C. 自然的景色

  3. “行雨若迷归处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安宁
    B. 迷茫
    C. 快乐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雍陶

诗词对比

  • 杨凭的《赠马炼师》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前者更侧重于友谊与思念,而后者则强调孤独与自我陶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通过这些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赠马炼师》的情感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