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钟陵雪夜酬友人
作者: 杨凌 〔唐代〕
原文展示:
穷腊催年急,阳春怯和歌。
残灯闪壁尽,夜雪透窗多。
归路山川险,游人梦寐过。
龙洲不可泊,岁晚足惊波。
白话文翻译:
年末的腊月催促着新年的到来,阳春却害怕唱起和谐的歌曲。残留的灯光只照亮了墙壁,夜晚的雪透过窗户纷纷扬扬。归家的道路山川崎岖险峻,游人们在梦中徘徊过去。龙洲的港口无法停泊,岁末时节波涛汹涌令人心惊。
注释:
- 穷腊:腊月的最后时刻,表示年末。
- 怯和歌:不敢高歌,形容春天的到来让人感到不安。
- 残灯:残余的灯光,暗示夜深人静。
- 透窗多:通过窗户看到的雪,表示雪下得很大。
- 归路:回家的路,指向家的方向。
- 龙洲:指江河的某个地方,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一个景点。
典故解析:
“龙洲”可能引申自古代传说中的龙的栖息地,象征着遥不可及的理想或归宿。“岁晚”则是一个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凌,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感,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寒冷的雪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归路艰险的感慨,反映了岁末年初人们对新年的期待与不安。
诗歌鉴赏:
《钟陵雪夜酬友人》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雪夜中思友,情感细腻。首句“穷腊催年急”即给人以时光匆匆的感觉,腊月将尽,新年在即,诗人内心的焦虑与期待交织。接下来的“阳春怯和歌”,则是对未来的恐惧与不安,春天的歌声似乎在此时显得无比脆弱,反映出人对未来的未知与不安。
“残灯闪壁尽,夜雪透窗多”描绘了诗人身处的环境,寂静的夜晚伴随着纷飞的雪花,映衬出一种孤独与冷清的氛围。归路的艰险和游人的梦境交织在一起,使得归家之路显得不再单纯,充满了风险与挑战。
最后两句“龙洲不可泊,岁晚足惊波”则将视野扩展到更广阔的空间,龙洲的港口无法停靠,象征着人生旅途的无奈与波折,岁末的惊涛骇浪更是时光的无情流逝。这首诗在描写夜雪的美丽中,融入了对人生、归宿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而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穷腊催年急:腊月已近尾声,新年即将到来,暗示时间的快速流逝。
- 阳春怯和歌:春天即将来临,但它似乎有些畏惧,预示着对未来的担忧。
- 残灯闪壁尽:夜深人静,灯光微弱,四周寂静。
- 夜雪透窗多:雪花在夜晚透过窗户纷纷落下,描绘出美丽而冷清的景象。
- 归路山川险:归家的道路崎岖险峻,暗示归途的不易。
- 游人梦寐过:游人如梦般地经过这里,表达对过往旅途的怀念。
- 龙洲不可泊:龙洲是一个理想的归宿,但无法停泊,象征着无奈与追寻。
- 岁晚足惊波:岁末时节,波涛汹涌,令人感到惊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害怕唱歌的歌者,生动形象。
- 对仗:如“归路山川险,游人梦寐过”,使得语言更为韵律感。
- 拟人:阳春的“怯”,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雪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归家路途的艰难,同时透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着纯洁与孤独,亦是时间流逝的标志。
- 灯:代表温暖和希望,但在诗中却显得微弱。
- 龙洲:象征理想的归宿,但却无法停泊,反映出追寻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阳春怯和歌”是指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春天的歌声
C. 春天的害怕
D. 春天的美丽 -
“归路山川险”中,“险”字的意思是指什么? A. 平坦
B. 危险
C. 美丽
D. 安全 -
诗人对“龙洲”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
B. 无奈
C. 喜悦
D. 悲伤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同样描写夜晚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对时光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杨凌 vs. 李白:杨凌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常以豪放的笔触抒发情怀。
- 主题相似:两者都在不同的环境中表达对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但风格各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