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采石追怀沈丘叔父同应诏渡此今二十七年矣》

时间: 2025-01-27 03:57:07

二十七年前应诏,黄昏同上木兰舟。

江山依旧人琴寂,白首南迁泪迸流。

意思解释

宿采石追怀沈丘叔父同应诏渡此今二十七年矣

原文展示

二十七年前应诏,黄昏同上木兰舟。
江山依旧人琴寂,白首南迁泪迸流。

白话文翻译

二十七年前,我应召与您在黄昏时分同乘木兰舟。
如今江山依然,人却已寂寞如琴,白发苍苍南迁,泪水止不住流淌。

注释

  • 应诏:应召,受命前来。
  • 木兰舟:指一种小船,古人常用以渡水。
  • 江山依旧:形容自然景色没有变化。
  • 人琴寂:人已离去,琴声也寂寞,暗指对逝去亲友的怀念。
  • 白首南迁:年纪已大,向南方迁移,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泪迸流:形容悲伤到极点,眼泪汹涌而出。

典故解析

  • 木兰舟:古代文人常用舟船作为游览或交游的象征,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情感的寄托。
  • 南迁:在古代,南方常被视为隐居或归隐的地方,寓意着对往事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生卒年不详),字承天,号阮亭,宋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细腻,擅长咏怀与追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回忆和怀念与沈丘叔父共渡黄昏时光的情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亲情的深厚。开篇提到“二十七年前”,不仅给人以时间感,也引出作者与沈丘叔父之间的深厚情谊。黄昏时分的木兰舟,象征着温馨与宁静,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江山依旧而人事已非,令人感慨万千。

“人琴寂”一句尤为动人,琴声的寂寞折射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失落。诗中通过对“白首”的描写,传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岁月不饶人,白发已生,南迁的选择更是对往昔的告别和对未来的展望。最后的“泪迸流”,是情感的宣泄,是对过往的追忆和对亲情的无尽怀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十七年前应诏:指作者接到召唤,带有对往事的追忆。
  • 黄昏同上木兰舟:描绘了当时的宁静氛围,表现出与沈丘叔父的亲密关系。
  • 江山依旧人琴寂:通过对比,强调人事的变迁与自然的恒久,表现出对失去的感慨。
  • 白首南迁泪迸流: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岁月流逝带来的悲伤。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江山依旧”与“人琴寂”的对比,突出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化。
  • 拟人:将琴声拟人化,表达孤独感。
  • 象征:木兰舟象征着美好回忆与温情。

主题思想

全诗以怀念为主题,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及对逝去亲友的深切怀念,表现出深厚的情感与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兰舟:象征亲情与温暖的回忆。
  • 黄昏:象征时光流逝与生命的终结。
  • :象征悲伤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木兰舟”象征什么?

    • A. 船只
    • B. 亲情与回忆
    • C. 自然风景
    • 答案:B
  2. “江山依旧”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人事的无奈
    • C. 对历史的追溯
    • 答案:B
  3. 诗人在最后一句提到的“泪迸流”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高兴
    • B. 怀念与悲伤
    • C. 失望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对比晁补之的怀旧情感与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对兄弟的思念,二者都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厚感情,但晁补之更侧重于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感受,而杜甫则强调了亲情的温暖与人间的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晁补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