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地肺闻名久,崇宁请祝初。
仙家岂兴废,物理自乘除。
羽客论欢旧,红炉劝坐俱。
斯须竟何有,聊复慰穷途。
白话文翻译:
这片土地上,火焰的名声由来已久,崇宁时期初次请人祝祷。
仙人之事岂是随意兴衰,事物的法则自有其规律。
道士们谈论着往昔的欢愉,红炉旁劝我坐下来一起。
转眼间又有什么呢?只好聊以慰藉这困顿的旅途。
注释:
- 地肺:指地底下的火或火山。
- 崇宁:是北宋神宗时期的年号。
- 仙家:指神仙、道士。
- 羽客:指道士,通常指修道之人。
- 红炉:指温暖的炉火。
- 斯须:片刻、短暂的时间。
- 穷途:困顿的旅途,指人生的艰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之仪,字君卿,号梅溪,北宋诗人,生于1077年,卒于1130年。他是李清照的朋友,擅长词,诗风清新,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崇宁年间,李之仪应邀前往崇宁观,写下此诗以表对道教文化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艰辛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道教文化的氛围和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地肺闻名久”引入火的元素,表明崇宁观的历史悠久,接着提到“崇宁请祝初”,暗示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诗中通过“仙家岂兴废,物理自乘除”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对仙人为人之事的思考,似乎在说无论仙人如何,也难以改变自然法则。
“羽客论欢旧”则描绘了一群修道之人坐在一起,回忆往昔的欢愉,体现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友谊的珍视。而“红炉劝坐俱”则增添了温暖的氛围,红炉的火光让人感到温馨,象征着团聚和交流。
最后两句“斯须竟何有,聊复慰穷途”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无奈和哲思,在短暂的生命旅途中,虽然有许多回忆和欢乐,但终究要面对现实的困境和人生的艰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尊敬与对人生真谛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地肺闻名久:指火的名声已经流传很久。
- 崇宁请祝初:崇宁时期人们开始请求祝祷。
- 仙家岂兴废:仙人之事并非随意兴衰。
- 物理自乘除:自然法则自有其规律。
- 羽客论欢旧:道士们谈论往昔的欢乐。
- 红炉劝坐俱:火炉旁的温暖让人聚在一起。
- 斯须竟何有:转眼间又有什么呢?
- 聊复慰穷途:只好聊以慰藉这困顿的旅途。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地肺”比喻火,寓意深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象征:红炉象征着温暖与团聚。
-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道教文化的敬仰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在困顿中的思考与慰藉。
意象分析:
- 火:象征着生命的热情与人类的希望。
- 仙家:代表着一种超越尘世的理想与追求。
- 红炉:温暖的象征,代表着友情和人际关系的温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地肺”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 A. 地底的水
- B. 地底的火
- C. 地底的金属
- D. 地底的矿石
-
“羽客”在文中指的是哪类人?
- A. 诗人
- B. 画家
- C. 道士
- D. 学者
-
诗中“聊复慰穷途”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愤怒
- B. 失落
- C. 安慰
- D. 喜悦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之仪《书崇宁观黄道士火匮壁》与王维《鹿柴》: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但李之仪更侧重于道教文化的影响,而王维则表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之仪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