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真师移植新竹》

时间: 2025-02-04 15:46:17

锦绷方有托,粉面转相疑。

渐露凌云节,微分弄月枝。

高僧开槛赏,野客带砧移。

只恐成龙去,空来款此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真师移植新竹
作者: 李之仪〔宋代〕

锦绷方有托,粉面转相疑。
渐露凌云节,微分弄月枝。
高僧开槛赏,野客带砧移。
只恐成龙去,空来款此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新竹移植的情景。竹子如同美丽的锦缎一般,刚刚被移植,娇嫩的叶子让人怀疑其能否成活。竹子渐渐展露出凌云的气节,轻轻地分开如月的枝条。高僧在窗前观赏,乡野的客人则携带着石砧来移植。只怕这竹子终究会成龙而去,留下我在此无所依恋的时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锦绷:锦缎,形容竹子美丽。
  • 粉面:形容竹子新生的嫩叶,娇嫩而柔弱。
  • 凌云节:指竹子高洁的品格。
  • 微分:轻微分开。
  • 弄月枝:像月亮一样优雅的枝条。
  • 高僧:指和尚,象征着清高和孤寂。
  • 野客:乡间的游人。
  • :石砧,用于移植竹子。

典故解析:

  • 成龙:比喻竹子成长为高大挺拔的形态,象征成功和理想。
  • 凌云:象征高洁的品格,与竹子特性相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竹子移植的时节,表达了诗人对新植竹子的关心与期待,同时也渗透着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


诗歌鉴赏:

《次韵真师移植新竹》是一首充满生动意象和深厚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描写新竹移植的过程中,巧妙地将竹子与人生的脆弱与坚韧相联系。开头两句“锦绷方有托,粉面转相疑”,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移植初期的脆弱和不确定性,仿佛是在说生命在初生阶段的脆弱与美丽。

接下来的“渐露凌云节,微分弄月枝”,则表现了竹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展现出生命的力量与气节,象征着成长的希望。通过“高僧开槛赏,野客带砧移”,诗人引入了不同的人物形象,既有高僧对竹子的欣赏,也有乡野客人移植竹子的动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最后一句“只恐成龙去,空来款此时”则流露出诗人对竹子未来的担忧,既是对竹子成长的期盼,也是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蕴含着人生的哲学,展现了李之仪深厚的诗歌功底与独特的艺术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锦绷方有托:竹子如锦缎般美丽,刚刚被安置。
  2. 粉面转相疑:新竹的嫩叶让人怀疑它能否生存。
  3. 渐露凌云节:竹子开始显示出高洁的气节。
  4. 微分弄月枝:轻轻分开的枝条如同月亮般优雅。
  5. 高僧开槛赏:高僧在窗前欣赏竹子。
  6. 野客带砧移:乡间的客人带着石砧来移植竹子。
  7. 只恐成龙去:担心竹子会成材而离去。
  8. 空来款此时:空留我在此时光中感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子比作“锦绷”,形象生动。
  • 拟人:竹子的生长过程似乎在与人对话,充满生命感。
  • 对仗:例如“高僧”、“野客”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诗歌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的感悟和对未来成长的期盼,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代表理想与高洁。
  • 高僧:象征智慧与超脱,代表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 野客:象征普通人的生活,代表对自然的亲近和劳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锦绷”指的是什么?

    • A. 美丽的竹子
    • B. 竹子的生长过程
    • C. 高僧的衣服
  2. 诗人对新竹的态度是?

    • A. 期待
    • B. 忧虑
    • C. 无所谓
  3. 诗中提到的“高僧”主要是用来表现?

    • A. 对竹子的欣赏
    • B. 对野客的批评
    • C. 对自然的无情

答案:

  1. A
  2. A,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之仪的竹子表现出一种坚韧与柔美,而王安石的作品则更多侧重于历史的沉重感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李之仪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