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侣今何在,寒灯倍黯然。
却应听雨梦,犹是散花天。
老境不自得,客程谁我怜。
晓钟催去路,明日又新年。
白话文翻译:
醉酒的朋友如今在哪里呢?寒冷的灯光映照下,心情格外黯然。或许我在梦中听到雨声,依然是那如散花般的美好天色。年纪渐长,自己却无法安然自得,行旅途中又有谁来怜惜我呢?清晨的钟声催促着我离去,明天又是新的年头。
注释:
- 醉侣:指醉酒的朋友。
- 寒灯:寒冷的灯光,象征孤独与寂寞。
- 雨梦:梦中听到雨声,暗示思念或回忆的情景。
- 散花天:形容美好的日子,如花瓣散落般轻盈。
- 老境:年老的境况,感慨时光流逝。
- 客程:旅途、行程的意思。
- 晓钟:清晨的钟声,标志新的一天的开始。
- 新年:新的一年,象征新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约1084年-约1160年),字允中,号南溪,宋代诗人,擅长咏怀诗,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婉约,常用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除夕之夜,诗人独自一舟,雨夜中思念远方的朋友,感慨人生与时光的流逝。在新旧交替之际,诗人对未来的思索与对过去的追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浓厚的情感氛围。
诗歌鉴赏:
《除夜小舟中雨不止而作雪寄德麟》表现了李之仪在新年到来前的孤独与思索。开头两句“醉侣今何在,寒灯倍黯然”,通过对醉酒朋友的思念,渲染了孤独的氛围。寒灯的光影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忧伤。接着“却应听雨梦,犹是散花天”,用梦中的雨声与美好天色形成对比,既有对美好回忆的留恋,又有现实的无奈。后面两句“老境不自得,客程谁我怜”表达了对人生老去的感慨和对他人关怀的渴望,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一句“晓钟催去路,明日又新年”则在时间的流逝中反映出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象征着新年带来的希望与变化。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的哲思,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醉侣今何在:诗人追忆和自己一起醉酒的朋友,表现出孤独感。
- 寒灯倍黯然:在寒冷的灯光下,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
- 却应听雨梦:或许在梦中听到雨声,暗示对往事的回忆。
- 犹是散花天:美好如花的时光依然在心中,但现实却是孤独的。
- 老境不自得:年纪渐长,心中无法自得其乐。
- 客程谁我怜:在旅途中无依无靠,感慨无人关心。
- 晓钟催去路:清晨的钟声催促着离开,象征时间的流逝。
- 明日又新年: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带来新的希望和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灯”比喻孤独的环境。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晓钟催去路”,钟声仿佛有催促的意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除夜的孤独氛围,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对人生老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醉侣:象征友谊与快乐的时光。
- 寒灯:代表孤独与失落。
- 雨梦:隐喻对美好过往的回忆。
- 晓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新年的来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醉侣”指的是: A. 朋友
B. 爱人
C. 家人 -
诗人感到“寒灯倍黯然”是因为: A. 寒冷的天气
B. 心情孤独
C. 灯光太亮 -
“明日又新年”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失落
C. 无奈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本诗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李白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怀念,而李之仪则是对朋友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
杜甫《春望》则在战乱背景下深刻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情感更加沉重,两者虽同属感慨人生,却有不同的侧重点。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李之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