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野圃无人到,秋风共子行。
共临流水落,草上废台生。
气晚才看菊,天寒不见莺。
幽闲固多味,浊酒讵须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荒野中没有人来,只有我和朋友在秋风中漫步。我们一起欣赏流淌的水和草上生长的废弃亭台。天气渐晚,我才开始赏菊,但天寒时节已经听不到黄莺的歌唱。宁静的环境本身就有许多乐趣,难道还需要倾倒浊酒来助兴吗?
注释:
字词注释:
- 圃:园圃,指小园子。
- 共子行:与朋友一起散步。
- 流水落:水流缓缓流淌,落下。
- 废台:废弃的亭台。
- 气晚:气候已晚,指傍晚。
- 菊:菊花,秋天盛开的花。
- 天寒:天气寒冷。
- 幽闲:幽静而闲适。
- 浊酒:不清澈的酒,指普通的酒。
典故解析:
本诗虽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气晚才看菊”暗含了对传统赏菊文化的回味,菊花自古以来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尤其在秋天,代表着清雅的品味和宁静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维,字景任,号缙云,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以清新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正值天气转凉,诗人可能在一次游园中,感受到秋风的萧瑟和自然的宁静,因而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同曼叔化光游卞氏园》是一首体现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描绘的秋天景象,既有荒凉的感觉,又透出一丝宁静的美。开篇点明“野圃无人到”,给人一种清冷的印象,伴随着秋风,诗人与朋友同行,仿佛在这个寂静的环境中,二人之间的情谊更加凸显。
接下来的“共临流水落,草上废台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腻的观察,流水的声音和草地上的废旧亭台,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气晚才看菊,天寒不见莺”则反映出诗人对秋天的感慨,虽然秋天的菊花盛开,但寒冷的天气使得鸟声渐渐消失,这种对比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传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淡淡的哀伤。
最后一句“幽闲固多味,浊酒讵须倾”更是点睛之笔,诗人认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闲适的心境本身就能带来乐趣,浊酒并不是必需的。这种洒脱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与对自然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圃无人到: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暗示人迹罕至的幽静。
- 秋风共子行:秋风中与友人同行,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 共临流水落:与友人一起欣赏流动的水,传达对自然的热爱。
- 草上废台生:废弃的亭台上草丛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气晚才看菊:在秋季的暮色中,才开始欣赏菊花,体现了秋天的特征。
- 天寒不见莺:寒冷的天气使得鸟儿不再啼鸣,增添了孤寂感。
- 幽闲固多味:享受宁静悠闲的生活,自有其乐趣。
- 浊酒讵须倾:不需要浊酒来助兴,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气晚”和“天寒”对比,增强了秋天的萧瑟感。
- 意象:流水、菊花、莺鸟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秋天自然景象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写秋季的景物,展现了对友谊和宁静生活的珍视,传递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时光的流逝。
- 流水:代表着生命的流动与不息。
- 菊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的品格。
- 莺: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在秋天的缺失,增添了孤寂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野圃无人到”表现了什么样的环境? A. 热闹
B. 寂静
C. 喧嚣 -
诗人为什么在“气晚才看菊”时感到特别? A. 菊花很美
B. 时节已晚
C. 有朋友陪伴 -
最后一句“浊酒讵须倾”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喜欢喝酒
B. 享受宁静生活
C. 不喜欢喝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王维《山居秋暝》与韩维的《同曼叔化光游卞氏园》均描绘了秋天的自然美,但王维的诗更强调山水的阔大与情感的抒发,而韩维则更注重个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汉诗研究》
- 《唐宋诗词鉴赏》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