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松头急风回,飞雨不到面。何处豁清愁,千山一人见。
白话文翻译:
在松树的顶端,急促的风在回旋,飞来的雨水却打不到我的脸。此刻我在何处才能驱散心中的忧愁呢?千山万水中,只有我一个人在静静地看着。
注释:
- 松头:松树的顶部。
- 急风回:指迅猛的风在松树间回旋。
- 飞雨:指迅速而轻盈的雨水。
- 豁:通“豁达”,意为开阔、明朗。
- 清愁:指清淡而愁苦的心情。
- 千山一人见:千山万水中,只有自己一个人能看到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1374年),明代诗人,字季升,号静庵,浙江绍兴人。高启是“明初三大家”之一,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其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高启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之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诗歌鉴赏:
《雨中过玉遮山》是一首表现孤独与忧愁的抒情诗。诗中描绘的是一个雨天的山林场景,急风与飞雨构成了一个动态的自然画面,生动而富有张力。然而,诗人在此情此景中感受到的却是深深的孤独与愁苦。松头的急风与飞来的雨水形成鲜明对比,急风在自然界中显得活跃而自由,而飞雨却无法触及诗人的脸庞,暗示着诗人对外界的隔绝与心灵的封闭。
诗的最后一句“千山一人见”,从广袤的自然中回归到内心的孤独,强调了诗人独处的感觉与对内心愁苦的无奈。整体而言,诗中充满了唯美而又忧伤的情感,展现了高启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也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感慨。诗的意象虽简洁,却充满了哲理与情感的深度,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头急风回:描绘出松树顶端的风在急速回旋,展现出一种动感与自然的力量。
- 飞雨不到面:强调飞雨虽近,却似乎与自己无缘,表现孤独感。
- 何处豁清愁:询问自己何处能消解心中的愁苦,表现出对内心安宁的渴求。
- 千山一人见:在辽阔的自然中,只有自己独自在此,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与雨比作诗人内心波动的象征。
- 拟人:风与雨似乎在与诗人进行对话,强化情感的传递。
- 对仗:诗句中“急风回”和“飞雨不到面”形成了对比,增强了整体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反映了孤独与清愁的主题。它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个体在广阔天地中的渺小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头: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 急风:象征动荡与变化。
- 飞雨:象征无常与无法触及的心情。
- 千山:象征遥远与孤独的距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松头急风回”表现了什么样的意象?
- A. 宁静
- B. 动感
- C. 悲伤
-
“飞雨不到面”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亲近
- B. 隔绝
- C. 喜悦
-
诗的最后一句“千山一人见”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诗人的自豪
- B. 诗人的孤独
- C. 诗人的快乐
答案:
- B. 动感
- B. 隔绝
- B. 诗人的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高启的《雨中过玉遮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表现了自然景色中的孤独与思考,但高启更强调内心的愁苦,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恬静的自得。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哲理与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