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园闲兴(二首)
当路阙追攀,端居自掩关。
听钟知近寺,看画忆登山。
哓栉风林下,宵吟雨阁间。
天应怜我懒,独与少年闲。
白话文翻译:
在路边的阙楼下,追寻着远处的风景,我选择独自一人居住,关上门窗。听见寺庙的钟声,知道离那儿不远;看到画作,想起曾经登山的情景。风在树林下轻轻吹拂,晚上在雨阁中吟唱。上天应该怜惜我这份懒散,独自享受与少年无拘无束的闲适时光。
注释:
- 阙(què):古代的城门或高楼,常用于形容风景。
- 端居:指安静地待在家中。
- 哓栉:形容风声,像是轻声细语。
- 宵吟:夜晚吟诵。
- 雨阁:带有雨意的亭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公元 1336-1374),字季长,号文举,明代诗人,性情洒脱,作品多表现人生哲理与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自然,常有闲适之感。
创作背景:
《西园闲兴》作于高启晚年,正值明代初期社会动荡,诗人选择隐居,表现对喧嚣世俗的逃避与对自然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描绘一个悠闲自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首句“当路阙追攀”,描绘了诗人对外界的关注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随即转入“端居自掩关”,表现出他对世俗繁华的拒绝。诗中通过听钟声、看画作,营造了一种既有动感又富有内涵的氛围,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哓栉风林下,宵吟雨阁间”描绘了诗人夜晚在雨阁中吟唱的情景,展示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悠然自得。最后两句“天应怜我懒,独与少年闲”则表达了诗人与少年共享闲暇的乐趣,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知足。
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展示了高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哲理理解,是对平淡生活的一种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路阙追攀:在路边的阙楼,追逐着远方的美景。
- 端居自掩关:选择安静地待在家中,关上门窗,表示对外界的隔绝。
- 听钟知近寺:听到寺庙的钟声,知道离那里不远,表现对周围环境的关注。
- 看画忆登山:看到画作,想起曾经的登山经历,表现对往昔的怀念。
- 哓栉风林下:在林下听风声,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 宵吟雨阁间:夜晚在雨阁中吟诵,表现出诗人的文人气质。
- 天应怜我懒:上天应该怜惜我这种懒散的生活。
- 独与少年闲:独自与少年共享闲适时光,表达了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闲适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拟人:将上天描绘成有情感的存在,表达对生活状态的理解。
- 对仗:如“哓栉风林下,宵吟雨阁间”,形成音韵和谐的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在动荡社会中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阙:象征着外部世界的繁华与喧嚣。
- 寺:代表着内心的宁静与信仰。
- 画:引发对过去经历的回忆。
- 风林:自然的和谐与闲适。
- 雨阁:代表文人雅士的生活情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当路阙追攀”中“阙”的意思是: A. 城门
B. 高楼
C. 风景
D. 小路 -
“宵吟雨阁间”中“宵”的意思是: A. 早晨
B. 白天
C. 夜晚
D. 黄昏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忧愁
B. 幸福
C. 闲适
D. 愤怒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高启的《西园闲兴》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但高启的诗更加强调对外界的隔绝,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传达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选》
- 《诗经与唐诗宋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