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意》

时间: 2024-10-17 00:17:11

忧患无穷生有涯,惟须百事屏纷华。

人谁敢侮修身士,天不能穷力穑家。

频唤老僧同夜粥,间从邻叟试秋茶。

结茅林下从来事,瓦屋三间已太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忧患无穷生有涯,惟须百事屏纷华。
人谁敢侮修身士,天不能穷力穑家。
频唤老僧同夜粥,间从邻叟试秋茶。
结茅林下从来事,瓦屋三间已太奢。

白话文翻译

忧虑与困难是无穷无尽的,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将繁杂的事务抛开。
谁敢轻视修身养德的人呢?天地也不能穷尽耕作的力量。
我常常邀请老和尚共用夜间的粥,偶尔也向邻居的老者请教秋天的茶。
我一直在林下搭建茅屋度日,三间瓦屋已经算是奢侈了。

注释

  • 忧患无穷:忧虑和困难是无尽的。
  • 屏纷华:抛弃繁杂的事物和表面的华丽。
  • 侮修身士:轻视有修养的人。
  • 穷力穑家:穷尽天力,也无法让耕作的家庭绝望。
  • 频唤老僧:常常邀请老和尚。
  • 邻叟:邻居的老人。
  • 结茅林下:在林下搭建茅草屋。
  • 瓦屋三间:指三间用瓦盖的房屋,象征奢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学家。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灭亡和南宋建立的历史变迁,作品中充满了爱国情怀和个人理想。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描绘山水田园。

创作背景

《述意》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他目睹国家的衰落以及个人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心中充满忧虑与感慨。这首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修身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述意》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诗人在忧患与生命的对比中,深刻地反映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首句“忧患无穷生有涯”揭示了人生的有限性与社会压力的无尽,诗人意识到在有限的生命中,必须去除那些繁杂无用的事物,选择更为清净的生活。

接下来的句子则表现了诗人对道德修身的坚持,以及对生活的淡泊态度。陆游用“老僧”和“邻叟”来凸显人际关系的简单与真诚,这种朴素的生活方式正是他理想中的生活状态。最后两句则通过描绘茅屋与瓦屋的对比,表达了对奢华生活的鄙视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宁静的心境,虽有忧虑,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豁达与选择。这种选择不仅是对物质的放弃,更是对精神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忧患无穷生有涯:忧虑与困难无尽,生命却有限,表现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2. 惟须百事屏纷华:因此必须放下繁杂的事务与表面的华丽,选择简单的生活。
  3. 人谁敢侮修身士:谁敢轻视那些修身养德的人呢?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4. 天不能穷力穑家:即使天地也无法让耕作的家庭绝望,传达出对勤劳和坚韧的信念。
  5. 频唤老僧同夜粥:诗人邀请老和尚共进晚餐,表现了生活的简单与人际的和谐。
  6. 间从邻叟试秋茶:偶尔向邻居的老人学习喝秋茶的技巧,体现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7. 结茅林下从来事:在林下搭建茅草屋过日子,暗示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8. 瓦屋三间已太奢:三间瓦屋已算奢侈,表达了对物质生活的淡化。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忧患无穷”与“生有涯”,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人谁敢侮修身士”作为对道德修养的隐喻,突出了内在价值。
  • 夸张:如“天不能穷力穑家”,强调了勤劳的力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修身养德与简朴生活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纷扰的厌倦,向往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忧患:象征着生活中的艰辛与挑战。
  • 老僧:代表着智慧与修行,体现了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 秋茶:象征着生活的细腻与品味。
  • 茅屋瓦屋:分别代表着简朴与奢华,表现出诗人的价值取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忧患无穷”中的“忧患”指的是什么? A. 快乐
    B. 生活中的困难与烦恼
    C. 财富

  2. 诗中提到的“老僧”主要象征什么? A. 贫穷
    B. 智慧与修行
    C. 年龄

  3. 诗人对瓦屋的看法是? A. 认为奢侈
    B. 认为必要
    C. 认为美丽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陆游的《述意》与王维的《终南山》都表达了隐居生活的向往。陆游侧重于对道德修养的强调,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心灵的契合,二者在风格上有着不同的侧重,但都体现了对尘世纷扰的逃避与内心世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