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慢 兆丰园雨归》
时间: 2025-05-13 21:58: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花慢 兆丰园雨归
作者: 汪东 〔清代〕
翠竹捎池,虬藤掩径,携侣共过名园。
立松阴深处,衣领生寒。
顿觉得荒凉意境,近来事事偷安。
怅知心远去,乔木摧薪,佳景阑珊。
遥看。万里暝色,便催飞阵雨,横断关山。
也曾约伊行,归及枫丹。
怕时霎烟尘四阻,到秋来独恁消閒。
等重门锁了,暗牵心事,万绪千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雨中游历兆丰园的情景。翠绿的竹子映衬着池水,盘根错节的藤蔓遮挡了小路,我与朋友一起走过这座名园。在深松的阴影之中,寒意透过衣领袭来,顿时感到一阵荒凉的意境,最近的事情似乎都在偷安。心里怅然若失,知道心爱的人已经远去,像那高大的乔木被劈倒,佳丽的景色也渐渐模糊。远远望去,万里阴沉的天色,催促着阵阵飞雨,横扫过关山。我曾约她同行,归时会到枫丹,但又怕时光和尘埃将我们隔绝,等到秋天,我将独自消遣。等到重门锁上,心事暗自牵挂,万般思绪缠绵不已。
注释
- 翠竹:青翠的竹子,象征生机与清雅。
- 虬藤:生长盘曲的藤蔓,象征着自然的灵动。
- 名园:指著名的园林,通常被描绘为风景如画的地方。
- 立松阴:站在高大的松树阴影下,反映了环境的静谧与阴冷。
- 偷安:形容心中不安,却试图找寻内心的平静。
- 佳景阑珊:美丽的景色逐渐模糊或消逝,暗示时光流逝和美好事物的逝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东,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自然描写著称,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汪东的游历之际,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以及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往事的怀念。
诗歌鉴赏
《雨中花慢 兆丰园雨归》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情感交织,展现了一个雨中游园的宁静场景。诗中“翠竹捎池,虬藤掩径”的描写,生动勾勒出园中绿意盎然的气氛,仿佛让人置身于清新的自然之中。而“立松阴深处,衣领生寒”则通过个人的感受,转向内心的宁静与孤独,表现出对景色的欣赏与对生活的感慨。
诗的后半部分,借用“万里暝色”和“阵雨”来象征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与忧伤,尤其是在约定和期待破灭后,心中的失落感愈加明显。最后一句“万绪千端”更是将心中复杂的情感凝聚至极,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细致描写和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既有对美的追求,又有对失去的叹息,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层次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竹捎池:描绘了周围环境的美丽,给人以清新之感。
- 虬藤掩径:藤蔓遮挡了道路,暗示着游历的曲折与自然的神秘。
- 携侣共过名园:与友人共享美好时光,突出友谊的重要。
- 立松阴深处,衣领生寒:在松树的阴影下,感受到秋天的寒意,反映出身心的孤寂。
- 顿觉得荒凉意境:心中感到空虚与荒凉,暗示内心的不安。
- 怅知心远去:意识到心爱之人不在,内心的失落愈加明显。
- 万里暝色,便催飞阵雨:阴沉的天色和突如其来的雨,象征着生活中的变故。
- 等重门锁了,暗牵心事,万绪千端:心事重重,暗示着内心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情比作“荒凉意境”,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万里暝色,便催飞阵雨”,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刻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失去的感慨与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竹:象征生机与希望,代表着青春与活力。
- 虬藤:象征力量与生命的顽强,体现自然的灵动。
- 松阴:代表宁静与内心的庇护,反映孤独与思考。
- 阵雨:象征生活的变故与无常,暗示心情的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名园”是指什么?
- A. 一座名胜古迹
- B. 一座著名的园林
- C. 一处风景区
- D. 一片森林
-
诗中“衣领生寒”暗示了什么情感?
- A. 温暖
- B. 孤独
- C. 开心
- D. 愤怒
-
诗中提到的“万绪千端”意指什么?
- A. 生活的简单
- B. 心中的复杂情绪
- C. 未来的希望
- D. 自然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汪东的《雨中花慢》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李白则通过豪放的意象展现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但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精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汪东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