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门问春事,犹在可疑閒。
云弄欲晴日,风坚曾雪山。
千林芳信远,百鸟好声悭。
要识天珍重,时光渐渐还。
白话文翻译:
出门时我问春天的消息,仍有些疑惑和闲适。
云彩似乎要放晴,风却依然凛冽,像曾经下过雪的高山。
千林万树的芳香气息已经远去,百鸟的悦耳歌声却显得吝啬。
要想识别天上的珍贵事物,时光渐渐流逝,机会难再。
注释:
- 春事:指春天的情况或消息。
- 可疑閒:“可疑”表示怀疑,“閒”表示闲暇,合起来指对春天的状态感到疑惑但又闲适。
- 云弄:形容云彩在空中变化,似乎要放晴。
- 坚:形容风劲,强烈。
- 芳信:芳香的信号,指春天的气息。
- 声悭:形容鸟儿的叫声吝啬,似乎不愿意多鸣叫。
- 天珍重:指天上的珍贵事物,可能指自然之美或时光的珍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其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即事》创作于春季,诗人出门时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变化,心中却又对时光流逝和春天的美好感到一丝惆怅。此诗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现实的矛盾。
诗歌鉴赏:
《即事》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与思考。开篇以“出门问春事”引入,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好奇与期待,但随之而来的“犹在可疑闲”却透露出他内心的疑惑与不安,似乎春天的到来并未如他所愿。接下来的“云弄欲晴日,风坚曾雪山”则通过描写天气的变化,传达出春天的气息与寒冷的对比,突显出春天的迟疑与不确定。
诗的后半部分“千林芳信远,百鸟好声悭”进一步深化了对春天的思考,芳香的气息虽然远去,但鸟儿的歌声却显得吝啬,似乎在暗示着春天的短暂与脆弱。“要识天珍重,时光渐渐还”则引导出一种对时间的反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时光一去不复返。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通过春天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门问春事:字面意思是走出门去询问春天的情况,暗示诗人对春天的期待。
- 犹在可疑閒:表达出对春天是否真正来临的怀疑,这种闲适的状态透出内心的不安。
- 云弄欲晴日:描绘天空中云彩的变化,预示着天气将要放晴,但与前句的疑惑形成对比。
- 风坚曾雪山:将春天的温暖与冬天的寒冷相对比,暗示春天的到来并不彻底。
- 千林芳信远:讲述春天的芳香气息已经远去,表现出春天的无常。
- 百鸟好声悭:鸟儿的鸣叫显得吝啬,象征着春天的短暂和珍贵。
- 要识天珍重:提醒人们要珍惜天空中美好的事物。
- 时光渐渐还:时光在流逝,暗示机会难再,强调珍惜当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到来与天气变化相比较,生动形象地传达诗人的感受。
- 对仗:如“千林芳信远,百鸟好声悭”,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云彩和风的描写拟人化,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珍惜当下的呼唤,提醒人们珍惜生命中的美好事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事:春天的消息,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云:变化的云彩象征着不确定性与期待。
- 风:坚硬的风象征着春天的不稳定。
- 林与鸟:千林的芳香与百鸟的歌声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出门问春事”体现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A. 春天的美好
B. 自然的变化
C. 时间的流逝
D. 生活的困惑 -
“云弄欲晴日”中,“云弄”是指什么?
A. 云彩在变化
B. 云彩在飞
C. 云彩在消失
D. 云彩在聚集 -
诗中提到的“时光渐渐还”意味着什么?
A. 时光在停滞
B. 时光在流逝
C. 时光在回归
D. 时光在延续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写春天,但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关切,与陈著的诗作形成鲜明对比。
- 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则描绘了春天的欢乐与聚会,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即事》的忧伤情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