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下·裴頠》

时间: 2025-02-04 15:32:49

惠帝君臣一样愚,九龙翁仲泪如珠。

眼前丧乱浑如冈,崇有何当却破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惠帝君臣一样愚,九龙翁仲泪如珠。
眼前丧乱浑如冈,崇有何当却破无。

白话文翻译:

惠帝和他的臣子们都极为愚昧,犹如九龙和翁仲那样悲伤流泪。
眼前的动乱就像一座坟冈,崇高的理想又能如何,终究只是破灭而已。

注释:

  • 惠帝:指的是汉朝的惠帝刘盈,以仁政著称,但在位期间受到权臣的干扰,治理无方。
  • 九龙翁仲:九龙是传说中的龙,翁仲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祇,泪水如珠,表现悲伤。
  • 丧乱:指的是国家的动乱和混乱局面。
  • 崇有何当却破无:崇高的理想或目标在动乱中又能有什么用呢?最终只会变得虚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创作风格多为抒怀和咏史,关注社会现实,常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抒发自己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动乱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对当时社会的忧虑和对政治愚昧的批判,旨在警示世人对治国理政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惠帝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混乱局面的深刻忧虑。惠帝虽然名义上是仁君,但由于其宠信权臣,导致国家治理失当,最终使得百姓遭受苦难。诗中“九龙翁仲泪如珠”的意象,生动地表达了对这一历史悲剧的感慨,情感深沉而真挚。同时,诗人将眼前的动乱比作“浑如冈”,以此强调社会动荡的严重性和无奈。

从整体上看,诗歌既有对历史的批判,又有对未来的思考。诗人在感叹当下的无能为力时,也在提示读者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应与现实相结合,警惕空谈理想而无所作为的空虚。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既表现出历史的沉重,也传达了对未来的深切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惠帝君臣一样愚:直接指出惠帝及其臣子愚昧无能,治理国家的能力不足。
  • 九龙翁仲泪如珠:用比喻表现悲伤,九龙的泪水象征着对国家动乱的无奈和痛心。
  • 眼前丧乱浑如冈:描绘现实的悲惨局面,丧乱如同坟丘般沉重,暗示社会的无望。
  • 崇有何当却破无:质疑理想的价值,在动乱面前,崇高的目标变得毫无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国家的动乱比作坟冈,生动形象地传达了悲惨的局面。
  • 对仗:诗句工整,对仗工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泪如珠”夸大了悲伤的程度,加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惠帝的批判,表达了对社会动乱的担忧和对理想的思考,反映出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之间的关系,警示人们在追求理想的同时,须关注现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惠帝:象征政治上的愚昧与无能。
  • 九龙翁仲:象征悲惨的历史和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 丧乱:代表社会动荡与无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惠帝被描述为怎样的统治者?

    • A. 明智
    • B. 愚昧
    • C. 能干
    • D. 冷漠
  2. “九龙翁仲泪如珠”中的“泪如珠”意指什么?

    • A. 欢喜
    • B. 悲伤
    • C. 愤怒
    • D. 疲惫
  3. 诗中提到的“崇有何当却破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理想的追求
    • B. 对现实的失望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历史的敬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中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与对未来的渴望,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两者都呈现出历史的沉重和对理想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史》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