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首序》

时间: 2025-01-27 03:11:02

东鲁气势已崔嵬,彼妇无端汶上来。

天地未开尧舜运,子西晏子亦桓{鬼隹}。

意思解释

论语·首序

作者:陈普 〔宋代〕
类型: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东鲁气势已崔嵬,
彼妇无端汶上来。
天地未开尧舜运,
子西晏子亦桓鬼隹。

白话文翻译

东鲁的气势已经崔嵬,
那位妇人毫无缘由地从汶水上来。
天地尚未开时,尧舜还未运转,
子西和晏子也都是一些禽兽般的存在。

注释

  • 东鲁:指鲁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孔子的故乡。
  • 气势:形容一种气氛或气魄。
  • 崔嵬:形容高大、雄伟的样子。
  • 彼妇:指那位妇人。
  • :汶水,位于今山东省。
  • 天地未开:指天地尚未形成时,尧舜时代还未到来。
  • 子西、晏子: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但这里表现为一种贬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生于宋代,以诗词见长,其作品常蕴含深厚的哲理和历史感,风格古朴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思潮交融的时期,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鲁的雄伟气势与汶水上无缘而来的妇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人事的无奈。开头的“东鲁气势已崔嵬”一语,显示出鲁国历史的厚重与辉煌。然后突然转向“彼妇无端汶上来”,让人感受到一种突如其来的不和谐,似乎在暗示历史的变迁中,个人的渺小与无力。接着提到“天地未开尧舜运”,进一步强调了时代背景的悠远,尧舜是古代圣贤的象征,诗人在此暗指当时的社会状态与理想的崇高对比,表现了一种无奈的失落感。最后一句“子西晏子亦桓鬼隹”,将历史人物与动物相提并论,似乎在讽刺那些被重视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的无足轻重。这首诗通过浓厚的历史感与强烈的个人情感交织,呈现出一幅关于历史、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思图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东鲁气势已崔嵬:展现鲁国的历史雄风,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气势磅礴的场景。
  2. 彼妇无端汶上来:转折出现,强调突如其来的不和谐,妇人象征着无常与无奈。
  3. 天地未开尧舜运:回顾历史,强调古代圣贤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4. 子西晏子亦桓鬼隹:以贬义的方式对待历史人物,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失望。

修辞手法

  • 对比:东鲁的雄伟与妇人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历史的变化。
  • 讽刺:对历史人物的贬低,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批评。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反映出作者对社会变迁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悲观的情绪。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鲁:象征着光辉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 妇人:象征着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力。
  • 尧舜:象征着理想与圣贤之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东鲁气势已崔嵬”中的“崔嵬”最接近的意思是什么?

    • A. 矮小
    • B. 高大
    • C. 破旧
    • D. 平淡
  3. 诗中提到的“尧舜”代表什么?

    • A. 历史人物
    • B. 理想的统治者
    • C. 自然现象
    • D. 文学作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陈普的《论语·首序》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达了对历史与理想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后者则强调个人的情感与壮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论语注释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