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中四句·耳得之而为声》

时间: 2025-01-27 03:28:48

司听坎体本来清,举世都将贮笛筝。

饱听翛翛北窗吹,人间能有几长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赤壁赋中四句·耳得之而为声
司听坎体本来清,举世都将贮笛筝。
饱听翛翛北窗吹,人间能有几长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音乐和自然声音的深刻感受。诗中提到,听觉的境界本来清晰,然而世间的人们只会贮藏乐器;尽管他们在北窗下尽情欣赏那些悠扬的声音,但在这个人世间,又有多少人能像北斗星那样长久存在?

注释:

  • 司听:指掌管听觉的神灵,表达对音律的敏感。
  • 坎体:这里指声音的本质,意指清澈的音质。
  • 贮笛筝:贮存乐器,意指世人只知收藏乐器,却忽略了音乐的真谛。
  • 翛翛:形容声音的清雅动听。
  • 长庚:即金星,象征着永恒和常在。

典故解析:

“长庚”这一典故源自古代文学,常用来比喻光辉灿烂且长久的存在。在这首诗中,长庚象征着音乐的永恒与纯粹,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则是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清新淡雅见长,常涉及对自然的描绘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一个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坐在北窗前,感悟到自然界的声音与人类的音乐之间的关系。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类追求音乐而忽略其本质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音律与自然的交融,表现出诗人敏锐的听觉感受和对音乐的深刻思考。开头的“司听坎体本来清”便揭示了诗人对声音本质的探讨,暗示音乐的纯净和真实。然而,随后的“举世都将贮笛筝”则批判了人们对音乐的片面追求,强调了对乐器的贮藏而非对声音本质的领悟。

在“饱听翛翛北窗吹”一句中,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似乎在引导读者跟随他的耳朵去感受那清幽的声音。最后一句“人间能有几长庚”不仅是对音律的赞美,也在感叹这种美好在世间的稀缺,表达了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状态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音律的探讨,揭示了人类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司听坎体本来清:揭示音律的本质是清澈的,强调音乐的自然性。
    2. 举世都将贮笛筝:指出世人只知收藏乐器,忽视了音乐的真正内涵。
    3. 饱听翛翛北窗吹:描绘在宁静的环境中欣赏音乐的美好体验。
    4. 人间能有几长庚:感慨永恒之美在世间的稀缺,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长庚比作音乐的永恒,象征着理想与美好。
    • 对仗:诗句之间的平衡和对称,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探索音乐与自然的关系,反思人类对音乐的理解与追求,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理想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纯净的音质和心灵状态。
  • 笛筝:代表人造的声音,暗示人类的创造力和对美的追求。
  • 北窗:象征宁静的环境和思考的空间。
  • 长庚:象征永恒与不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司听”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口味
    • B. 听觉的神灵
    • C. 音乐的乐器
    • D. 自然的声音
  2.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音乐的思考?

    • A. 只提到贮藏乐器
    • B. 描绘北窗下的声音
    • C. 只关注长庚的光辉
    • D. 以上皆非

答案:1-B;2-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普与苏轼在描写自然和音乐的方式,苏轼更多表达豪放与壮阔,而陈普则更注重细腻与内省。两者虽然题材相似,但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词选》
  2.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