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深山雨易雪,片大不成花。
翁媪热摩面,儿童寒战牙。
如居峨顶寺,休问洛阳花。
宜麦今虽兆,明年事未涯。
白话文翻译:
在深山中,雨水容易化成雪,虽然雪片很大,却无法形成花。老翁和老妇热情地搓揉着脸庞,儿童则因为寒冷而打着牙。假如你住在峨顶寺,就不要再去询问洛阳的花了。现在的麦子虽然已经播种,但明年的事情却仍然未可知。
注释:
- 深山:指山中深处,环境较为封闭。
- 雨易雪:指深山的雨水转化为雪,表现出天气的变化。
- 片大不成花:形容雪花虽大,却不如花那样绚丽。
- 翁媪:老人,指老年人。
- 热摩面:形容老人在寒冷的天气中用手搓热面部。
- 寒战牙:指儿童因寒冷而打颤,牙齿相互碰撞的声音。
- 如居峨顶寺:假如你住在峨顶寺,暗示一种高处不胜寒的生活状态。
- 休问洛阳花:不必再问洛阳的花,暗示对外界美好事物的忽视。
- 宜麦今虽兆:指现在的麦子虽然已经播种。
- 明年事未涯:明年的情况还未可知,表达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是宋代的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观察。陈著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常常融入生活的智慧。
创作背景:
《雨后雪》写于一个特定的时节,诗人借助自然界的变化,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提到的雪与雨、儿童与老人的对比,反映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的不同感受,也隐喻着人生的无常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雨后雪》是一首富有生动自然意象的诗,展现了诗人在深山中所感受到的冬季气候变化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开篇即以“深山雨易雪”引入,展示了天气的变化,这种变化既是自然的,也是生活中的一种象征。接着,诗人通过对翁媪与儿童的描写,展现了不同年龄段人在寒冷天气中的不同反应,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生活的多样性。
诗中“如居峨顶寺,休问洛阳花”一句,深刻揭示了居高临下的视角,使人不再追求外界的繁华美丽,而是回归内心的平静与思考。这种情感的转变,正是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最后一句“宜麦今虽兆,明年事未涯”,则引导读者思考未来的不可预测性,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常与对未来的思索。这首诗通过自然与人、当下与未来的对比,呈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具有深远的意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深山雨易雪:用自然现象引入主题,暗示环境的变化。
- 片大不成花:表现雪的美丽,但不如春花那样绚烂,象征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翁媪热摩面:描绘老年人在寒冷中寻求温暖,体现生活的艰辛。
- 儿童寒战牙:表现儿童对寒冷的敏感,暗示纯真与脆弱。
- 如居峨顶寺:用比喻表达一种高处的清冷与孤独感。
- 休问洛阳花:警示人们不必拘泥于外界的美好,要关注内心的感受。
- 宜麦今虽兆:指现实生活中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对未来的展望。
- 明年事未涯:强调未来长远与不可预知的特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雪和花进行比较,突出自然的美与无奈。
- 对仗:如“翁媪”与“儿童”,形成鲜明的对比。
- 象征:雪象征着寒冷和孤独,花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环境的深思,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生的无常。诗人通过对天气变化的描写,反映出个体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对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深山:象征孤独与宁静。
- 雨:象征生命的滋润与变化。
- 雪:象征寒冷、孤独与凋零。
- 翁媪:象征经历与智慧。
- 儿童:象征纯真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翁媪”指的是? a) 年轻人
b) 老年人
c) 小孩
d) 中年人 -
“如居峨顶寺”的意思是? a) 住在高处
b) 住在平地
c) 住在山脚
d) 住在城市 -
“明年事未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乐观
b) 对未来的无奈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当下的满足
答案:
- b) 老年人
- a) 住在高处
- b) 对未来的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可以将《雨后雪》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两首诗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但《雨后雪》更强调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描写与生活状态的观察,而《静夜思》则更多地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寄托。这种主题的不同,展现了不同个体在面对自然与生活时的不同心态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