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黄祖勉三首》

时间: 2025-04-27 14:48:59

夙是通家契,姻盟又此时。

相依百罹世,多活几年期。

辰龙竟归梦,子书谁续为。

九京不可作,乔梓北风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夙是通家契,姻盟又此时。
相依百罹世,多活几年期。
辰龙竟归梦,子书谁续为。
九京不可作,乔梓北风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生死无常的感慨。诗人回忆起与故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叹人生的短暂与脆弱,想要在这样的世道中继续活下去,却发现一切都无能为力。最后,诗人以北风中的悲鸣结束,表达了对逝去的哀伤。

注释

  • :早,早已。
  • 通家契:指亲密的朋友或家族之间的交往。
  • 姻盟:婚姻的盟约,表明亲密关系。
  • 百罹世:经历世间的百般磨难。
  • 辰龙:可能指代时间的流逝或命运的无常。
  • 子书:指后代的书信或传承。
  • 九京:古代对都城的称呼,暗指京城的繁华。
  • 乔梓:乔木和梓木,象征生死和离别。
  • 北风悲:北风带来的寒冷与悲凉,象征孤独与哀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生于宋代,具体生卒年不详,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人生的无常与感情的复杂,深入人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诗人失去知己或亲友后所作,体现了他对生死、情谊和现实的深刻思考。诗中蕴含着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无常的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情感上极为真挚,诗人通过对生活中亲密关系的回忆表达了对逝去的深切怀念和无奈。开头两句以“通家契”和“姻盟”引入,强调了与故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接着以“相依百罹世”描绘了人生的艰辛与不易。这种情感的流露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而“辰龙竟归梦”和“子书谁续为”则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与迷茫,尤其是对后代的担忧和对故人无法再续的悲伤,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无法逆转的现实。最后的“九京不可作,乔梓北风悲”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化了诗歌的哀伤主题,展现出一种孤独而无奈的情感。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去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无奈,展现了人类在生命面前的脆弱与无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夙是通家契:强调与故人的亲密关系,表明早已建立的深厚友谊。
  2. 姻盟又此时:在失去之际,感慨婚姻和友谊的珍贵。
  3. 相依百罹世:人生艰难,彼此依靠是多么不易。
  4. 多活几年期:希望能多活些年日,珍惜与故人相处的时光。
  5. 辰龙竟归梦:时间流逝,似辰龙般回归梦中,象征着逝去的时间。
  6. 子书谁续为:未来的传承与继续,让人感到无奈和迷茫。
  7. 九京不可作:无法再回到繁华的京城,暗示对过去的怀念。
  8. 乔梓北风悲:北风呼啸,令人感到孤独与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辰龙归梦”,通过比喻表现时间的流逝。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得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 拟人:北风被赋予了悲伤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生死离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人们在无常的现实面前的脆弱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通家契:象征友谊的深厚。
  • 姻盟:象征亲密的关系。
  • 辰龙:象征时间的流逝。
  • 九京:象征繁华与美好过往。
  • 北风:象征孤独与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通家契”指的是什么?

    • A. 亲密的朋友关系
    • B. 经济上的合作
    • C. 政治上的联盟
  2. 诗人对“辰龙”的描述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时间的珍惜
    • B. 对友人的怀念
    • C. 对生活的无奈
  3. “九京不可作”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亲情的深切思念,但更侧重于家庭的联系与忧虑。
  • 李白《静夜思》:虽主题相似,侧重于个人的孤独与思乡情怀,表现形式更为简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代诗词解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