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用出郊韵似延庆老三首》
时间: 2025-02-04 15:38: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再用出郊韵似延庆老三首
作者:吴潜 〔宋代〕
菩提只在摄心官,
日观元同月观看。
万种因缘都是结,
一花根蒂几曾残。
祖师曾誓疮脓坏,
讲主能参屎橛乾。
石硕麻油摊树上,
得来元不见难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的是对心灵的探求和对因缘关系的反思。菩提心在于控制内心的官能,太阳与月亮在同一时刻相互观照。各种因缘都是相互交织的结,然而一朵花的根基却从未遭到损坏。祖师曾发誓要治愈一切的痛苦,讲解的主旨能让人参透最微小的事物。大石上涂抹的麻油,得到的结果并不难以看见。
注释:
- 菩提:佛教用语,指觉悟或智慧。
- 摄心官:指控制和调节心灵的能力。
- 因缘:因果关系,指万物因缘而生。
- 根蒂:根基,基础部分。
- 祖师:指佛教的创始人或高僧。
- 疮脓:比喻痛苦或苦恼的状态。
- 屎橛:可能指琐碎的小事。
- 石硕麻油:具体含义不明,可能是比喻物质的厚重与难以提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字子潜,号怀之,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常以山水田园诗见长,擅长表达内心感受与自然景色的融合。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游历延庆时,受自然景观和内心感悟的启发,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出对因缘和心灵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吴潜的《再用出郊韵似延庆老三首》通过对菩提心的探寻,反映出一种对内心与外界关系的思考。诗中“菩提只在摄心官”揭示了心灵的觉悟并不在于外物,而在于内心的控制与调节。这种观点与佛教的因缘法相契合,强调了万物皆有联系的哲理。
接下来的“万种因缘都是结,一花根蒂几曾残”则通过形象化的比喻,表达了生命的坚韧与内在的联系。诗人在此处不仅阐述了因果法则,更深刻揭示了生存的本质。
诗中对“祖师”的提及,既是对佛教教义的尊重,也表达了对其治愈苦痛能力的认同。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既有哲思,又不乏生活的细节,展现了吴潜深邃而又温暖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菩提只在摄心官:强调内心的觉悟和控制能力。
- 日观元同月观看:日月同辉,象征相互理解与和谐。
- 万种因缘都是结:说明因缘关系的复杂与交织。
- 一花根蒂几曾残:生命的根基依然坚固,象征坚韧不拔。
- 祖师曾誓疮脓坏:祖师对痛苦的治愈之志。
- 讲主能参屎橛乾:对微小事物的理解,象征细腻的智慧。
- 石硕麻油摊树上:象征厚重的物质与内心的追求。
- 得来元不见难难:得到的智慧并不难以观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菩提”“根蒂”等意象比喻人生的哲理。
- 对仗:诗句的对称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情感结合,增强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因缘与心灵的探讨,传达了对内心世界的关注,体现了佛教的智慧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菩提:象征智慧、觉悟。
- 因缘:生命中的相互关系。
- 根蒂:坚韧与生命力。
- 祖师:智慧的传承者。
这些意象融合了佛教哲理与自然景观,赋予诗歌深刻的道德和哲学内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菩提”在诗中代表什么? A. 物质财富
B. 觉悟与智慧
C. 自然景观
D. 人际关系 -
诗中提到的“万种因缘”意味着什么? A. 一种植物
B. 复杂的因果关系
C. 自然的规律
D. 个人的情感 -
“石硕麻油摊树上”中的“石硕”主要体现了什么? A. 轻盈的感觉
B. 厚重与难以提炼
C. 清新的空气
D. 美丽的景色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思乡情感,与吴潜的内心探寻形成对比。
- 《春江花月夜》则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透视人性与情感的复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赏析》
- 《吴潜诗文集》
- 《佛教与诗词的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