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出郊韵三首》
时间: 2025-02-04 16:33: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桥第一战功收,从此江沱岁月悠。
顾我壮怀成槁木,令人老泪落荒洲。
西风何处鸡豚社,东里此时鱼蟹秋。
一笑回头便今古,赏心乐事可重不。
白话文翻译:
在高桥打下第一场胜仗,随后江河湖泊的岁月变得悠然自得。
可我心中壮志已如枯木,令人不禁在荒凉之地流下老泪。
西风吹来,鸡豚的社群又在哪里呢?而东边此时正是鱼蟹丰收的秋季。
我不妨一笑回头看看,这一切是否能与古今的快乐重温?
注释:
- 高桥:指的是一个地名,可能与诗人某次战役有关。
- 江沱:指的是江河和湖泊,象征着流逝的岁月。
- 壮怀:胸怀壮志,充满激情和理想。
- 槁木:枯木,形容心中壮志已消逝。
- 老泪:年长者的眼泪,表达悲伤和感慨。
- 鸡豚社:指农村的家禽养殖社群。
- 鱼蟹秋:指秋天捕捞鱼和蟹的季节。
- 今古:今时与古时,暗示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潜,字子舟,号南田,宋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吴潜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作品常反映对人世变化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诗人经历了战争和岁月的洗礼,心中充满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壮志未酬的感慨。
诗歌鉴赏:
《三用出郊韵三首》通过描绘战后的心境,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思。首句“高桥第一战功收”引入了战争的背景,紧接着“从此江沱岁月悠”则将焦点转向平静的生活。诗人心中的壮志因岁月的磨砺而变得犹如“槁木”,显示出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接下来的“西风何处鸡豚社”,不仅仅是对乡土的眷恋,更是对失去的生活方式的追忆。最后以“一笑回头便今古”收尾,体现了一种豁达的态度,尽管经历了辛酸,仍然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美好。整首诗在感慨中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高桥第一战功收:强调一场胜利的取得,暗示诗人曾经历过战斗。
- 从此江沱岁月悠:平静的生活替代了战斗的紧张,岁月显得悠然。
- 顾我壮怀成槁木:对自己曾有的壮志感到遗憾,感慨理想的消逝。
- 令人老泪落荒洲:在荒凉的地方,感受到时光的无情,情感涌动。
- 西风何处鸡豚社:对往日乡村宁静生活的怀念,带有失落的情绪。
- 东里此时鱼蟹秋:描绘丰收的季节,象征着生活的另一种美好。
- 一笑回头便今古:以轻松的态度看待人生,哲学性的思考时间的流逝。
- 赏心乐事可重不:反问是否能再次享受那种快乐,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中的壮志比作“槁木”,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理想的消逝。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鸡豚社”与“鱼蟹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反问“可重不”来引发读者思考,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对战争后的反思,表达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以怀念和哲理的视角看待过往,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期待,整体情感基调深沉而又不乏希望。
意象分析:
- 高桥:象征着历史的转折点,战斗的开始。
- 江沱:代表着流逝的岁月和安静的生活。
- 槁木:象征着理想与激情的消逝。
- 老泪:体现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伤感。
- 鸡豚社和鱼蟹秋:象征着乡土生活的富饶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吴潜
D. 白居易 -
“壮怀成槁木”中的“槁木”意指什么? A. 青春
B. 枯萎
C. 生机
D. 希望 -
诗中提到的“鱼蟹秋”象征什么? A. 战争
B. 收获的季节
C. 乡愁
D. 未来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 杜甫
- 《江雪》 - 柳宗元
- 《山中杂诗》 - 王维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吴潜的《三用出郊韵三首》更注重内心的感受与对时光的追思,而李白则表现出更为豪放的情怀与对理想的追求。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但角度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与人生:与古诗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