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十四 上巳后日即事》
时间: 2025-01-25 03:29: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清明,叹人在天涯海角。
饶锦绣,十洲装就,只成离索。
岁去已空莺燕侣,年来尽负鸥凫约。
想南溪溪水一篙深,孤舟泊。
天向晚,东风恶。
春向晚,花容薄。
又荼架底,绿阴成幄。
舴艋也闻钲鼓闹,秋千半当笙歌乐。
问山公倒载接无,都休却。
白话文翻译:
在寒食和清明节的时节,感叹远在天涯的游子。虽然装点得如锦绣般美丽,却只换来离别的孤寂。岁月流逝,已然空虚没有了莺燕的伴侣,年年岁岁却辜负了鸥凫的约定。想起南溪的溪水,划一篙深,孤舟静静泊在那里。天色渐晚,东风凶恶,春天临近晚期,花儿的容颜减退。荼荼架下,绿阴如帐篷般成形。小船上能听见鼓声喧闹,秋千一旁正是歌声乐曲的伴随。问那山中的老人,是否还有人来接我,结果都已不再。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春秋时节纪念介之推的节日。
- 清明:指清明节,是扫墓祭祖的日子。
- 饶锦绣:形容事物精美华丽。
- 离索:离别的孤独。
- 莺燕:指燕子和黄莺,象征春天的伴侣。
- 鸥凫:指海鸥和野鸭,象征对旧友的思念。
- 舴艋:小船。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寒食”、“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与追忆。“南溪”可能指的是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象征着诗人对故乡或某种归属感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事,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上巳节后,时值春末,诗人感叹人生如梦,离别思乡之情愈发浓烈,反映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旧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时光与离别的深刻思考。开篇以寒食与清明的节日引入,暗示着追忆与哀伤的基调。诗中多次提及“天涯”、“离索”,让人感受到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亲人的怀念。透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将春天的暮色与内心的孤寂巧妙结合,形成了一种愁苦的氛围。
“岁去已空莺燕侣,年来尽负鸥凫约”,这里不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逐渐疏远的现实。尤其是“孤舟泊”这一意象,象征着孤独与漂泊,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后半部分描写了春天的景象与人们的欢声笑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的美。
整首诗层层递进,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融入了人世的感伤,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认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食清明,叹人在天涯海角。”:引入节日,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思念。
- “饶锦绣,十洲装就,只成离索。”:即使美丽的外在,内心仍感到孤独。
- “岁去已空莺燕侣,年来尽负鸥凫约。”:年复一年,失去了伴侣,辜负了与友的约定。
- “想南溪溪水一篙深,孤舟泊。”:思念故乡的溪水,孤舟象征着孤独与思乡。
- “天向晚,东风恶。”:天色渐晚,东风带来寒意,象征了人生的无常。
- “春向晚,花容薄。”:春天即将结束,花儿的美丽也逐渐消退。
- “又荼架底,绿阴成幄。”:描绘春日的景象,给人一丝安慰。
- “舴艋也闻钲鼓闹,秋千半当笙歌乐。”:欢乐的场景,与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
- “问山公倒载接无,都休却。”:询问山中的人,最终得到的都是失落的回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季节变化与人生感受相联系,增强情感深度。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天向晚,东风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亲友离散的惋惜,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而丰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象征思念与回忆。
- 莺燕:象征伴侣与青春的流逝。
- 孤舟:象征孤独与漂泊。
- 东风:象征变化与无常。
- 荼架:象征温暖与宁静的庇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食清明”指的是什么节日?
- A. 春节
- B. 端午节
- C. 清明节
- D. 中秋节
- 诗中提到的“孤舟泊”象征什么?
- A. 旅行
- B. 孤独
- C. 往昔
- D. 快乐
答案:
- C. 清明节
-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吴潜与李清照的作品都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索与对亲情的怀念,但吴潜的作品更倾向于对景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表现。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诗词鉴赏与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