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慈云分韵得是字》

时间: 2025-01-27 04:00:55

僧关可人心,况此晴色美。

蹈藓滑路多,访菊香处是。

引饮吞山光,清啸落松子。

我有即事诗,就扫石壁纪。

意思解释

游慈云分韵得是字

作者: 陈著 〔宋代〕

原文展示:

僧关可人心,况此晴色美。
蹈藓滑路多,访菊香处是。
引饮吞山光,清啸落松子。
我有即事诗,就扫石壁纪。

白话文翻译:

在僧侣的关怀下,心中自是愉悦,更何况眼前的晴朗天气如此美丽。
踏着青苔的路滑而多,寻访那菊花芬芳的地方。
我举杯饮酒,仿佛吞下了山中的光辉,清啸声中松子落下。
我有一些即兴的诗作,就在石壁上做个记载。

注释:

  • 僧关: 指僧侣的关怀,表达人们对僧侣的尊敬和依赖。
  • 可人心: 形容能够令人愉悦的心情。
  • 蹈藓: 踏上青苔,青苔生长于湿润的环境,常见于山林之中。
  • 访菊: 访菊,即寻找菊花,菊花常象征高洁与隐逸。
  • 引饮吞山光: 比喻饮酒如同吞下了山的光辉,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
  • 清啸: 指清晰的啸声,可能是指声乐或风声,表达一种洒脱的气质。
  • 松子: 松树的果实,象征自然与生命。

典故解析:

“引饮吞山光”可理解为一种饮酒的雅趣,表达了文人雅士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菊花在古代文人中常被用作高洁品质的象征,寓意隐士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注重文人风雅的时代,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诗人游历在山水之间,受到自然的启发,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洒脱的情感引人入胜。开篇即以“僧关可人心”引入,表现出诗人在僧侣的关怀下内心的欢愉,接着以“况此晴色美”续写自然的美景,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蹈藓滑路”和“访菊香处”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游历心态,仿佛我们也跟随他一同漫步于青苔覆盖的小径,沉浸在菊花的芬芳中。

“引饮吞山光”则将饮酒的乐趣与自然的壮丽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似乎在呼唤读者一同享受这美好的时光。最后一句“我有即事诗,就扫石壁纪”,不仅显示出诗人的才情与创作的冲动,也在诗中增添了一份幽默和随性,仿佛在说,生活的每一刻都值得被记录和赞美。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第一句: 诗人通过“僧关”引入一种温暖的人际关系,表达心情愉悦。
    • 第二句: 描述自然美景,形成一种宁静的游历氛围。
    • 第三句: 通过饮酒与山光的比喻,展现文人对自然的感悟。
    • 第四句: 表达诗人随性创作的态度,体现出诗人的生活哲学。
  2. 修辞手法:

    • 比喻: “引饮吞山光”通过饮酒来比喻与自然的融汇,增强了诗的意象。
    • 对仗: 诗中有不少对仗的地方,如“蹈藓滑路多,访菊香处是”,增强了韵律感。
  3. 主题思想:

    •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强调了生活中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意象分析:

  • 青苔: 象征自然的幽静与宁和。
  • 菊花: 象征高洁与隐逸,是文人理想生活的象征。
  • 山光: 代表大自然的壮丽,寓意心灵的开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来表达对自然的喜爱?

    • A. 雨水
    • B. 青苔
    • C. 风声
  2. “引饮吞山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忧愁
    • B. 享乐
    • C. 孤独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了饮酒与自然景色的交融。

诗词对比:

  • 比较陈著的这首诗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均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更偏重于孤独的内省,而陈著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包含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供参考。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对古诗词的分析与理解提供了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