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画竹 其二
作者: 瞿应绍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萧萧飒飒半林秋,
欲写风枝笔暂留。
何处一声声唧唧,
暗虫窥月上墙头。
白话文翻译:
秋风瑟瑟,半边树林中传来阵阵声音,我正想描绘那随风摇曳的竹枝,却不禁停下笔来。耳边传来一阵唧唧的虫鸣声,似乎是有虫子在暗中窥视着墙头的明月。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声或树叶声,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 飒飒:风吹动的声音,强调风的急促。
- 欲写:想要描绘。
- 风枝:随风摇曳的竹枝。
- 唧唧:虫鸣的声音,传达出自然的生机。
- 暗虫:指隐藏的虫子,增添了一层神秘感。
- 窥月:暗中观看明月,象征一种柔和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瞿应绍,清代诗人,生于江苏,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其诗风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美。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秋季,正值竹林摇曳之时。诗人或是在外游玩,受到自然景象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命细节的深刻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竹林的秋风和虫鸣声,展现了一种清冷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秋日情景。首句“萧萧飒飒半林秋”以声入景,描绘出秋风中的竹林,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接着“欲写风枝笔暂留”则表现了诗人在面对美丽的自然时,感到无法用笔描绘出其真实之美的无奈。最后两句通过虫鸣和月光的交织,增添了一层神秘感,暗示自然的灵动与生命的无常。全诗在简洁的语言中透出深邃的情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悲凉与思索,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萧萧飒飒半林秋:表现出秋天的氛围,竹林在风中发出的声音,暗含了孤寂之感。
- 欲写风枝笔暂留:表达了诗人在创作时的犹豫与停顿,彰显对自然美的敬畏。
- 何处一声声唧唧:引入虫鸣声,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暗虫窥月上墙头:虫子在暗中观察月亮,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对美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虫子在“窥月”,赋予虫子以人的行为,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首句与次句形成对照,描绘出自然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世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秋日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对美的追求和无法完全把握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坚韧与高洁。
- 秋:代表成熟与凋零,暗示生命的变迁。
- 虫鸣:传递出自然的生机与幽静的气氛。
- 明月:象征着理想与美好,虫子的窥视则暗示了对美好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萧萧飒飒”描绘了什么样的季节?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
诗人在创作时感到的是什么情感? a) 轻松
b) 犹豫
c) 快乐
d) 悲伤 -
诗中提到的“暗虫”代表了什么? a) 黑暗
b) 对美的窥视
c) 恐惧
d) 伤感
答案:
- c) 秋
- b) 犹豫
- b) 对美的窥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竹里馆》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竹里馆》:同样以竹子为主题,表现了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夜泊牛津》: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体现孤独与思乡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