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忆秦娥
作者: 朱敦儒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吴船窄。吴江岸下长安客。长安客。惊尘心绪,转蓬踪迹。征鸿也是关河隔。孤飞万里谁相识。谁相识。三更月落,斗横西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在吴江边上的狭窄船只,船上的长安客人心中充满了忧伤。长安客人在此忧心忡忡,仿佛在转动的蓬草一样,堪忧的心情难以平复。连飞翔的鸿雁也被关河隔开,孤独地飞行了万里,谁能够理解他的心情呢?在三更时分,月亮已经落下,星斗横在西北的天空。
注释:
- 吴船窄:指的是吴江上的船只狭窄,暗示旅途的艰难。
- 长安客:指的是来自长安的旅客,象征着思乡之情。
- 惊尘心绪:形容旅客心中因尘世纷扰而感到惊慌和忧虑。
- 转蓬踪迹:比喻旅客的漂泊不定,像风中的蓬草一样无根。
- 征鸿:指的是经过长途旅行的鸿雁,象征孤独和离愁。
- 三更月落:描述夜深时分,月亮已经落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约1180年-约1245年),字子华,号山人,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丽,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间悲欢,具有鲜明的个性。
创作背景:
《忆秦娥》创作于诗人流亡生涯中,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漂泊无依的感慨。作为南宋时期的文人,朱敦儒的作品常常蕴含着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忆秦娥》是朱敦儒的代表作之一,诗的开头“吴船窄”便引人入胜,立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狭窄而艰辛的旅途画面。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长安客的心境,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孤独。诗人用“惊尘心绪”表达了旅途中的烦恼与不安,而“转蓬踪迹”则生动地描绘了他漂泊的状态。转蓬无根,启示了人们对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对未来的迷茫。
此外,诗中“征鸿也是关河隔”一句,借鸿雁的孤飞来比喻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增强了情感的深度。最后的“三更月落,斗横西北”通过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隔离,进一步渲染了长安客的孤寂和无助。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对人生无常和对故乡思念的生动写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船窄:直接描绘了旅途的狭窄,暗示了艰难的处境。
- 吴江岸下长安客:引入主角,强调了身份和情感的交织。
- 惊尘心绪,转蓬踪迹:描绘内心的复杂情感,描写旅途的迷茫与不安。
- 征鸿也是关河隔:用鸿雁的孤飞传达远隔的无奈,增添孤独感。
- 三更月落,斗横西北:时间的流逝与孤独的景象交织,强化情感的深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转蓬踪迹”,形象地比喻了旅人的漂泊。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性,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孤飞万里谁相识”,形成音韵和谐,增强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个游子的孤独与无助,反映了社会动荡下个体命运的悲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船:象征着艰难的旅途。
- 长安:代表了故乡和对归属感的渴望。
- 征鸿:象征孤独与离愁,体现了对自由与联系的追求。
- 月落: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加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吴船窄”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旅途的宽广
- B. 旅途的艰难
- C. 旅途的快乐
- D. 旅途的短暂
- “征鸿”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喜悦
- B. 孤独
- C. 友谊
- D. 自由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可以与同是表达思乡情怀的诗作进行对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传达了内心的情感,但风格和情感深度有所不同,朱敦儒更侧重于个人的孤独感,而王维则体现了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朱敦儒诗词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