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参差玉
作者:倪瓒 〔元代〕
参差玉。笙砷暮起瑶台曲。瑶台曲。轻风香浸,夜凉肌粟。黄云巧缀飞霞绿。清吟未断秋霖续。秋霖续。恐辜花意,倒尊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夜景,玉石参差不齐,笙声悠扬,仿佛在瑶台上响起。轻柔的晚风带着香气,夜晚凉爽使得肌肤起了鸡皮疙瘩。黄云巧妙地装点着飞舞的霞光,清朗的歌声似乎未曾停歇,秋天的细雨又开始了。对于这美好的景象,我担心会辜负花的情意,酒杯中满是美酒。
注释:
字词注释:
- 参差:指形状不规则或不整齐。
- 玉:在此指玉石,象征美丽。
- 笙砷:笙,一种乐器;砷,意为响起。
- 瑶台:指神话中仙女居住的地方,象征着美丽和优雅。
- 香浸:香气弥漫。
- 肌粟:形容因寒冷或感动而起鸡皮疙瘩。
- 巧缀:巧妙地装点。
- 飞霞绿:形容飞舞的彩霞和绿色的景象。
- 清吟:清朗的歌声。
- 秋霖:秋天的细雨。
- 辜花意:辜负花的情意。
- 倒尊中:酒杯中。
典故解析:
- 瑶台:源于古代神话中,常用来指代仙境或美女的栖息地。
- 秋霖:象征着秋天细雨滋润万物,常常引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瓒(1301-1374),元代著名画家、诗人,擅长山水画,作品多表现清幽、高远的情感。其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常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士人常借酒抒怀,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忆秦娥·参差玉》是一首典型的元代词作,展示了倪瓒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情感。词的开头“参差玉”,通过对玉石的描绘,引出了一种不规则的美感,象征着自然之美的多样性。接下来的“笙砷暮起瑶台曲”,则将音乐与环境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
词中对夜晚的描绘,尤其是“轻风香浸,夜凉肌粟”,通过感官的细腻体验,展现了夜晚的清新和凉意,令人心生愉悦。黄云与飞霞的结合,不仅增添了视觉的美感,也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最后“恐辜花意,倒尊中”一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惆怅。在享受美好时光的同时,诗人又不免担忧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辜负,反映出一种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珍惜。
整首词在意象的交织和情感的流露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参差玉。
描述玉石的不规则形状,暗示自然的多样与美丽。 -
笙砷暮起瑶台曲。
笙声在傍晚响起,如同在瑶台上演奏的乐曲,营造出仙境般的氛围。 -
轻风香浸,夜凉肌粟。
夜晚的轻风携带香气,凉意袭来使得肌肤起了鸡皮疙瘩,描绘了夜的清新。 -
黄云巧缀飞霞绿。
黄云与飞舞的彩霞相互辉映,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 -
清吟未断秋霖续。
清朗的歌声与秋天的细雨交替,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美好的回忆。 -
恐辜花意,倒尊中。
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花意的担忧,反映出诗人的情感复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瑶台曲”比喻美好的音乐环境。
- 拟人:将“秋霖”拟人化,赋予其情感。
- 对仗:通过“轻风香浸”与“夜凉肌粟”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体现了倪瓒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象征美丽与珍贵。
- 笙:代表音乐与艺术。
- 瑶台:隐喻理想的生活和精神境界。
- 秋霖:象征生命的流逝与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参差玉”意指什么?
A. 形状规整的玉
B. 形状不规则的玉
C. 只有一种颜色的玉
D. 古代珍宝 -
“轻风香浸”中的“香”可以指什么?
A. 甜味
B. 香气
C. 酒味
D. 花香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倪瓒与李清照在描绘自然景色时都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但李清照更倾向于表达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而倪瓒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对生活的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选》
- 《倪瓒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