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衣曲》

时间: 2025-01-11 09:48:32

去年寄衣秋月明,络纬索索窗前鸣。

今年寄衣风复雨,不识何时到边土。

边城八月多早寒,清霜触体愁衣单。

千丝万缕妾手制,中有珠泪焉能干。

不愿功成垂竹帛,但愿全躯返乡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去年寄衣秋月明,
络纬索索窗前鸣。
今年寄衣风复雨,不识何时到边土。
边城八月多早寒,清霜触体愁衣单。
千丝万缕妾手制,中有珠泪焉能干。
不愿功成垂竹帛,但愿全躯返乡国。


白话文翻译:

去年在明亮的秋月下寄出了衣物,窗前传来络纬虫的鸣叫。今年又寄衣物,但风雨交加,不知何时能送到边疆。边城的八月多么寒冷,清霜触及肌肤让我感到愁苦,衣着单薄。千丝万缕的衣物是我亲手缝制,然而其中夹杂着我的泪水又能干什么呢?我不愿意功成名就,只希望能全身完整地回到故乡。


注释:

字词注释:

  • 络纬:一种昆虫,常在夏秋之际鸣叫,象征思乡之情。
  • 边土:指边疆地区。
  • 早寒:指八月时节的寒冷,表示边疆气候的严酷。
  • 珠泪:比喻眼泪,表达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 竹帛:指历史上所记载的功名利禄,出自《史记》中的“垂竹帛”,意指不在乎名声和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毛张健,清代诗人,以抒情见长,常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流离失所、思乡之时,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及对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寄衣曲》是一首蕴含深情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无奈的感慨。诗的开篇通过寄衣的细节,将秋天的明月与虫鸣描绘得细腻而生动,寓意着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接着,诗人描绘了今年的寄衣情景,风雨交加的环境暗示着生活的艰难,增添了诗的沉重感。

“边城八月多早寒”一句,体现出边疆气候的严酷,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孤独和无助的情感。诗中提到的“千丝万缕妾手制”,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细致情感,也象征着作者对生活的努力与坚持,但最终却因泪水而显得无奈。结尾的“不愿功成垂竹帛,但愿全躯返乡国”则深刻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归乡的渴望,强调了人与故乡之间的深厚情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思考,极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去年寄衣秋月明:回忆去年在秋月下寄出衣物的情景,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2. 络纬索索窗前鸣:描绘了虫鸣,暗示思乡的情感。
  3. 今年寄衣风复雨:今年的环境与去年不同,表现出生活的变化和艰辛。
  4. 不识何时到边土:无奈地表达对寄衣时间的不确定。
  5. 边城八月多早寒:强调边疆的寒冷,增添了孤独感。
  6. 清霜触体愁衣单:霜冻之冷触及肌肤,衬托出衣物单薄和内心的愁苦。
  7. 千丝万缕妾手制:暗示诗人亲手缝制衣物,情感投入。
  8. 中有珠泪焉能干:泪水混合在衣物中,象征深切的思念与无奈。
  9. 不愿功成垂竹帛:强调对名利的无所谓,表达了归乡的愿望。
  10. 但愿全躯返乡国:渴望完整地回到故乡,体现了对家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珠泪”形象地表达了思念之情。
  • 对仗:如“风复雨”与“清霜触体”,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困境的感慨,以及对功名与归乡的深刻反思,传达出一种浓厚的乡愁与对生活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月:象征思乡与团圆的美好时光。
  • 络纬:暗示孤独与思念。
  • :象征寒冷与凄凉的生活环境。
  • 衣物:表达诗人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络纬”指的是哪种生物? A. 蝉
    B. 蟋蟀
    C. 昆虫
    D. 青蛙

  2. 诗人希望“全躯返乡国”,意味着他渴望什么? A. 名利
    B. 回到故乡
    C. 离开边疆
    D. 追求事业

  3. “千丝万缕妾手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怨恨
    B. 细腻的思念
    C. 无奈
    D. 绝望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边疆生活的感慨与思念。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

诗词对比:

  • 毛张健的《寄衣曲》与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生活的无奈与对名利的淡泊,而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乡。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