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夏日闲居
作者: 遐龄 〔清代〕
云薄不成雨,远天开晚晴。
古苔依壁活,幽草闭门生。
饮酒得真趣,读书无俗情。
闲居俨林壑,倚树听蝉声。
白话文翻译:
云层稀薄,却没有降雨,远方的天空渐渐放晴。古老的青苔依附在墙壁上生机盎然,幽静的草丛在门外悄然生长。我饮酒时品味到真切的乐趣,读书时没有世俗的情感困扰。悠闲地生活在这林木深处,倚靠在树下聆听蝉鸣的声音。
注释:
- 云薄不成雨:云层虽然稀薄,但却没有降雨的意思。
- 古苔依壁活:古老的青苔依附于墙壁上,显示出一种生机。
- 幽草闭门生:幽静的草在门外生长,暗示一种宁静的生活环境。
- 饮酒得真趣:饮酒带来真正的乐趣。
- 读书无俗情:读书时没有世俗的情感干扰。
- 闲居俨林壑:悠闲地居住在林木和山谷之间。
- 倚树听蝉声:倚靠在树下聆听蝉鸣声。
典故解析:
诗中虽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出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闲适生活,表达了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心境。与古人“隐居山林”的理想相似,反映了清代知识分子追求清净生活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遐龄,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淡漠,风格简洁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士人们追求隐逸与自然的浪潮。诗人或许身处山林之中,借此诗表达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夏日闲居》以清新的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宁静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在夏日的闲适居所中,享受自然、饮酒读书的愉悦。全诗四句,每句都简练而意蕴深厚,描绘出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首句“云薄不成雨”便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宁静的气氛,接下来的“远天开晚晴”则把这种宁静延展至更广阔的天空,似乎暗示着诗人心境的开阔。
“古苔依壁活,幽草闭门生”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传达出一种生命的蓬勃与静谧,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机的欣赏。接着“饮酒得真趣,读书无俗情”,诗人将饮酒和读书视为人生的真正乐趣,展示了他对世俗的超然态度与内心的丰富世界。
最后两句“闲居俨林壑,倚树听蝉声”,更是将整个场景的宁静与自然之美完美展现,听蝉声的细腻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夏日的氛围,更显现出诗人内心的悠闲与自在。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充分体现了清代士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云薄不成雨,远天开晚晴:描绘了清新而宁静的夏日天气,暗示诗人的心境。
- 古苔依壁活,幽草闭门生:通过自然景象传达生命的活力,表现出一种安静的生活状态。
- 饮酒得真趣,读书无俗情:表现出诗人对饮酒和读书的热爱,体现出超脱世俗的情感。
- 闲居俨林壑,倚树听蝉声:描绘诗人在自然中悠闲生活的状态,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
修辞手法:
- 比喻: 诗中通过自然描写比喻内心的宁静。
- 拟人: 古苔和幽草似乎在生动地“活”着,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 “饮酒得真趣,读书无俗情”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生活。
意象分析:
- 云: 象征着清新与变幻,暗示诗人的心境。
- 苔: 代表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静谧。
- 草: 象征着幽静的生活环境,反映诗人的闲适。
- 酒: 代表诗人的生活乐趣与内心的淡泊。
- 蝉: 体现夏日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悠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云薄不成雨”表达了什么样的天气状况?
- A. 多云
- B. 阴雨
- C. 晴天
-
诗人饮酒时的感受是?
- A. 无聊
- B. 真实的乐趣
- C. 伤心
-
诗中“倚树听蝉声”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喧闹的城市
- B. 宁静的自然环境
- C. 纷杂的人群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闲适,但更强调秋天的宁静与孤独。
- 《月下独酌》:以酒为主题,表达诗人对孤独的思考,但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选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