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好》

时间: 2025-01-10 22:28:10

安阳好,形势魏西州。

曼衍山川环故国,升平歌吹沸高楼。

和气镇飞浮。

笼画陌,乔木几春秋。

花外轩窗排远岫,竹间门巷带长流。

风物更清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安阳好,形势魏西州。曼衍山川环故国,升平歌吹沸高楼。和气镇飞浮。笼画陌,乔木几春秋。花外轩窗排远岫,竹间门巷带长流。风物更清幽。

白话文翻译:

安阳这个地方真好,地理位置在魏国的西边。连绵的山川环绕着古老的国度,太平盛世时,歌声和乐声在高楼上沸腾。和谐的气氛镇住了飘浮的尘埃。街道两旁如画,古老的树木见证了无数春秋。窗外远处是层峦叠嶂,竹林间的小巷伴随着长长的流水。风景更加清幽。

注释:

  • 形势:地理位置。
  • 魏西州:指安阳在魏国的西边。
  • 曼衍:连绵不断。
  • 升平:太平盛世。
  • 歌吹:歌声和乐声。
  • 和气:和谐的气氛。
  • 镇飞浮:镇住飘浮的尘埃。
  • 笼画陌:街道两旁如画。
  • 乔木:高大的树木。
  • 春秋:岁月。
  • 轩窗:高大的窗户。
  • 排远岫:排列着远处的山峰。
  • 带长流:伴随着长长的流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琦(1008-1075),字稚圭,号赣叟,汉族,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与范仲淹并称“韩范”。他的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描绘了安阳的美景和太平盛世的和谐气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韩琦任职或游历安阳时所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和对太平盛世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安阳的美景为背景,通过描绘连绵的山川、沸腾的歌声、和谐的气氛,展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诗中“曼衍山川环故国”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也体现了安阳的地理优势。“升平歌吹沸高楼”则生动地描绘了太平盛世的热闹场面。最后两句“花外轩窗排远岫,竹间门巷带长流”,以清幽的笔触勾勒出安阳的宁静与美丽,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安阳好,形势魏西州”:开篇点明安阳的美好和地理位置。
  • “曼衍山川环故国”:描绘安阳周围连绵的山川,环绕着古老的国度。
  • “升平歌吹沸高楼”:形容太平盛世时,歌声和乐声在高楼上沸腾。
  • “和气镇飞浮”:表达和谐的气氛镇住了飘浮的尘埃,象征社会的安定和谐。
  • “笼画陌,乔木几春秋”:街道两旁如画,古老的树木见证了无数春秋。
  • “花外轩窗排远岫”:窗外远处是层峦叠嶂,景色优美。
  • “竹间门巷带长流”:竹林间的小巷伴随着长长的流水,增添了清幽的氛围。
  • “风物更清幽”:总结全诗,强调安阳风景的清幽之美。

修辞手法:

  • 比喻:“笼画陌”比喻街道两旁如画。
  • 拟人:“和气镇飞浮”将和谐气氛拟人化,镇住飘浮的尘埃。
  • 对仗:“花外轩窗排远岫,竹间门巷带长流”对仗工整,意境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安阳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和对太平盛世的赞美。诗中展现了安阳的地理优势、社会的和谐气氛以及自然风光的清幽之美,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山川:象征安阳的地理优势和古老的历史。
  • 歌吹:象征太平盛世的热闹和欢乐。
  • 和气:象征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 乔木:象征岁月的见证和历史的沉淀。
  • 远岫:象征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视野。
  • 长流: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曼衍山川环故国”一句,“曼衍”指的是什么? A. 连绵不断 B. 高大雄伟 C. 美丽动人
  2. “升平歌吹沸高楼”中的“升平”指的是什么? A. 战争频繁 B. 太平盛世 C. 社会动荡
  3. “和气镇飞浮”中的“和气”指的是什么? A. 和谐的气氛 B. 温暖的气候 C. 友好的态度
  4. “花外轩窗排远岫”中的“远岫”指的是什么? A. 远处的山峰 B. 近处的山峰 C. 高大的树木

答案:1. A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同样描绘了太平盛世的美景,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韩琦的《安阳好》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两者都描绘了太平盛世的美景,但韩琦的诗更注重对家乡的深情表达,而范仲淹的文则更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韩琦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韩琦的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