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好》

时间: 2025-01-10 22:03:58

安阳好,戟户使君宫。

白昼锦衣清宴处,铁楹丹榭画图中。

壁记旧三公。

棠讼悄,池馆北园通。

夏夜泉声来枕簟,春来花气透帘栊。

行乐兴何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安阳好,戟户使君宫。白昼锦衣清宴处,铁楹丹榭画图中。壁记旧三公。棠讼悄,池馆北园通。夏夜泉声来枕簟,春来花气透帘栊。行乐兴何穷。

白话文翻译:

安阳真是个好地方,有着戟门的高官府邸。白天里,锦衣华服的人们在清雅的宴会上欢聚,铁制的柱子和红色的亭台宛如画中景。墙上记载着昔日三位高官的事迹。法庭上静悄悄的,池塘和花园北面相连。夏夜里,泉水的声音传到枕席上,春天时,花香透过窗帘飘进屋内。享受乐趣的心情无穷无尽。

注释:

  • 戟户:指高官的府邸,戟是古代官员的仪仗之一。
  • 使君:古代对高级官员的尊称。
  • 锦衣:华丽的衣服,指贵族或高官的服饰。
  • 清宴:清雅的宴会。
  • 铁楹:铁制的柱子。
  • 丹榭:红色的亭台。
  • 壁记:墙上记载的文字,这里指记载历史人物事迹的碑文。
  • 三公:古代最高的三个官职,这里指高官。
  • 棠讼:法庭,因古代法庭多设在棠树下,故称。
  • 池馆:池塘和亭台。
  • 北园:北面的花园。
  • 泉声:泉水的声音。
  • 枕簟:枕席,指睡觉的地方。
  • 花气:花香。
  • 帘栊:窗帘。
  • 行乐:享受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琦(1008-1075),字稚圭,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宰相。韩琦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典雅著称,其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安阳的繁华景象和作者在此地的生活感受,通过对高官府邸、宴会、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安阳美好生活的赞美和对行乐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安阳繁华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诗中“白昼锦衣清宴处”一句,描绘了高官府邸中的宴会场景,锦衣华服、清雅宴会,体现了安阳的繁华和贵族生活的奢华。而“夏夜泉声来枕簟,春来花气透帘栊”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安阳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安阳好,戟户使君宫。”:开篇直接赞美安阳的美好,并点出高官府邸的繁华。
  • “白昼锦衣清宴处,铁楹丹榭画图中。”:描绘白天宴会的场景,锦衣华服、铁柱红亭,宛如画中景。
  • “壁记旧三公。”:墙上记载着昔日高官的事迹,体现了历史的厚重。
  • “棠讼悄,池馆北园通。”:法庭静悄悄的,池塘和花园相连,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
  • “夏夜泉声来枕簟,春来花气透帘栊。”:夏夜泉声、春日花香,自然景色给人以宁静和愉悦。
  • “行乐兴何穷。”:表达了作者对行乐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铁楹丹榭画图中”将府邸比作画中景,形象生动。
  • 拟人:“夏夜泉声来枕簟”将泉声拟人化,仿佛泉声主动来到枕席上。
  • 对仗:“白昼锦衣清宴处,铁楹丹榭画图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安阳繁华景象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体现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行乐生活的无限向往。

意象分析:

  • 锦衣:象征贵族或高官的奢华生活。
  • 铁楹丹榭:象征高官府邸的坚固和华丽。
  • 泉声:象征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 花气:象征春天的生机和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昼锦衣清宴处”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高官府邸的宴会 B. 平民的聚会 C. 战场的景象 D. 市场的热闹

  2. “夏夜泉声来枕簟”中的“枕簟”指的是什么? A. 枕头 B. 席子 C. 床 D. 枕席

  3. 诗中“壁记旧三公”中的“三公”指的是什么? A. 三个朋友 B. 三位高官 C. 三个家族 D. 三位学者

答案:

  1. A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诗词对比:

  • 韩琦《安阳好》与王安石《泊船瓜洲》: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但韩琦的诗更多地展现了安阳的繁华和高官府邸的奢华,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韩琦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