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阳日酬李观
——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重阳佳节时的孤独感受。诗人没有看到白衣人来送酒,只能任由黄菊自开自放。愁苦地看着日落,良辰美景已经过去,自己却一步一步去寻找陶渊明的家。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衣:指的是穿着白衣的人,古时常指文人或友人。
- 黄菊:象征重阳节,菊花在此时盛开,有长寿之意。
- 良辰:美好的时光。
- 陶令:指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逸和田园生活著称。
典故解析:
- 重阳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等。
- 陶渊明:因诗歌《桃花源记》而闻名,代表隐逸生活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受到重阳节的氛围影响,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惆怅。
诗歌鉴赏:
这首《重阳日酬李观》是皇甫冉在重阳佳节时写的,诗中流露出浓厚的孤独感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展示了诗人对友人未能相聚的失落与惆怅。白衣人来送酒本是重阳节的常见场景,但诗人却感到无奈,只能看着黄菊在秋风中独自盛开,暗示着他内心的孤独与对友情的渴望。
接下来的两句“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诗人愁苦地注视着夕阳西下,良辰美景已然过去,自己却只能一步一步寻找陶渊明的隐居之所。陶渊明的生活态度与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极富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不见白衣来送酒”表达了诗人期待友人相聚的愿望,但现实却是失落的。
- 第二句:“但令黄菊自开花”则通过黄菊的孤独绽放,反映了诗人的内心状态。
- 第三句:“愁看日晚良辰过”,诗人感受到美好时光的流逝,愁苦之情油然而生。
- 第四句:“步步行寻陶令家”则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陶渊明的家成为了他心灵的归属。
修辞手法:
- 比喻:黄菊象征着孤独与失落。
- 拟人:让黄菊“自开花”,暗示其不受他人关注。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对美好时光的思念与珍惜,同时也反映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耐人寻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衣:代表友人、相聚的期待。
- 黄菊:象征重阳节,长寿与孤独。
- 良辰:美好的时光,流逝的感叹。
- 陶令:隐逸生活的象征,反映诗人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清明节
-
诗人想要寻找哪位隐逸的诗人?
- A. 李白
- B. 陶渊明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人通过哪种花表达自己的孤独?
- A. 玫瑰
- B. 菊花
- C. 莲花
- D. 丁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通过重阳节的共同主题,描绘了对兄弟的思念与重阳节的氛围,两者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的方式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重阳节的文化与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