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归中丞使新罗》
时间: 2025-01-10 22:56:38意思解释
送归中丞使新罗
原文展示
诏使殊方远,朝仪旧典行。
浮天无尽处,望日计前程。
暂喜孤山出,长愁积水平。
野风飘叠鼓,海雨湿危旌。
异俗知文教,通儒有令名。
还将大戴礼,方外授诸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出发的中丞使的依依惜别之情。首先,诏使来自遥远的地方,典礼的程序都依然遵循着古老的传统。在这无尽的天空下,诗人展望着使者未来的旅程。暂时的喜悦是孤山的出现,但长久的忧愁则是心中积蓄的思绪如同水平的水面般平静。野外的风吹动着鼓声,海上的雨湿透了旗帜。异国的风俗和文化,诗人希望能传播文教,通达儒家的名声。而他还将以大戴的礼仪,向远方的学生教授。
注释
- 诏使:皇帝的使者。
- 殊方:远方、异国。
- 朝仪:朝廷的礼仪、制度。
- 浮天:广阔的天空。
- 孤山:指远离尘嚣的山,象征着孤独与清静。
- 积水平:指心中积累的忧愁。
- 野风:自然界的风,带有自由的意味。
- 危旌:指在高处飘扬的旗帜,象征着使命与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皇甫冉,字子华,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擅长抒情诗,作品多表现对时局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反映了当时中外交流的盛况。新罗是古代朝鲜半岛的一个国家,诗人写此诗是为送别前往新罗的使者,表达对外交使命的重视与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练而深邃的语言,充分展示了唐代诗人的艺术才华。诗的开头用“诏使殊方远”引入,使读者感受到使者出征的严肃性与遥远的距离,紧接着通过“朝仪旧典行”强调了传统礼仪的重要性,表现出对文化根基的尊重。
“浮天无尽处,望日计前程”一句,展现了使者在这无尽的天空下,充满希望的展望未来,同时也隐含着旅途的艰辛与不确定性。接着,诗人用“暂喜孤山出,长愁积水平”对比手法,表达内心的矛盾:短暂的欢愉与长久的忧愁交织在一起,显示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复杂情感。
“野风飘叠鼓,海雨湿危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送别的氛围,鼓声和雨水象征着使者行程中的艰险与不易。最后两句则引出了诗人对文化交流的期待,展现了他对教育的重视与对未来的希望,表现出对异域文化的宽容与包容。
整体上,这首诗不仅是对使者的送别,更是对文化交流的赞美,体现出唐代盛世的开放与包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诏使殊方远”:说明使者来自遥远的地方。
- “朝仪旧典行”:强调使者出行时遵循的传统礼仪。
- “浮天无尽处”:描绘天空的浩渺与无边。
- “望日计前程”:展望未来,充满了希望。
- “暂喜孤山出”:短暂的喜悦,象征着脱离尘世的安宁。
- “长愁积水平”:长久的忧愁如同平静的水面,内心的复杂情感。
- “野风飘叠鼓”:自然界的风带动鼓声,暗示送别的气氛。
- “海雨湿危旌”:海上的雨水湿透了旗帜,象征着艰难的旅程。
- “异俗知文教”:展现了对异国文化的重视。
- “通儒有令名”:强调儒家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 “还将大戴礼”:指向教育的传承与礼仪的坚持。
- “方外授诸生”:希望能在异域教授学生,展现文化交流的愿望。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暂喜”与“长愁”的对比,突出情感的复杂性。
- 象征:孤山象征着宁静与清净,鼓声和雨水则象征着旅途的艰辛。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文化交流的期待与对使者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了唐代的开放精神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山:象征孤独与宁静,反映诗人对理想与归属的追求。
- 浮天:无尽的天空,象征无限的可能性与希望。
- 野风:自然的力量,代表自由与不羁。
- 危旌:旗帜象征荣耀与使命感,传达出对使者的期望与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诏使”是指什么?
- A. 皇帝的使者
- B. 平民
- C. 将军
- D. 学者
-
“暂喜孤山出,长愁积水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只喜悦
- B. 只忧愁
- C. 喜忧参半
- D. 无所谓
-
诗中提到的“异俗知文教”主要强调了什么?
- A. 传统文化
- B. 外国文化的传播
- C. 科技发展
- D. 农业生产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by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皇甫冉的《送归中丞使新罗》则更多地关注文化交流与国家使命,展现了更广阔的视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