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处 其一》
时间: 2025-01-26 23:50: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红处分明绿处昏,朝来犹带雨馀痕。
梦回流水桃花境,画在板桥杨柳村。
写偈妙参松雪意,作诗香返玉溪魂。
春游不倦登临费,一翠微连履道园。
白话文翻译:
红花绽放的地方分明与绿树相映成趣,今晨的景色仍然带着昨夜雨水留下的痕迹。梦中回到了那流淌着溪水的桃花源,画面如同在板桥旁的杨柳村庄。写下的诗句似乎参悟了松树与雪的意境,创作的诗篇仿佛带回了玉溪的魂魄。春游时不知疲倦,反复登高又费尽心思,翠绿的微山连通着通往道园的路径。
注释:
字词注释:
- 红处:指盛开的花朵的地方。
- 绿处:指绿树成荫的地方。
- 雨余痕:下雨后留下的水迹。
- 桃花境:指桃花盛开的美丽地方。
- 板桥:可能指某个特定的桥,通常与田园风光相关。
- 道园:可能指道教的修炼之地。
典故解析:
- 桃花源: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着隐逸和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
- 玉溪: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常用来指代美好、高洁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显周,清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美。其诗风清新洒脱,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春游的时节,诗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内心的宁静,试图通过诗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红处 其一》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诗人用生动的笔触将春日的景色与个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开头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红花与绿树的鲜明对比,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接着,诗人通过梦境的描写,引入了桃花源的意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在写作过程中,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统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创作的热情和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清新、愉悦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春意盎然的乡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处分明绿处昏:红花在明亮的阳光下显得鲜艳,而绿树则在阴影中略显昏暗,形成鲜明的对比。
- 朝来犹带雨馀痕:清晨的景色中,依旧可以看到昨夜雨水留下的痕迹,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梦回流水桃花境:梦中回到了如桃花源般的美丽境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画在板桥杨柳村:将美景描绘在一幅画中,展现出诗人的艺术想象力。
- 写偈妙参松雪意:写下诗句,融入松树与雪的意境,表达对自然深刻的理解。
- 作诗香返玉溪魂:创作诗歌带回了玉溪的灵魂,体现出诗人与自然的契合。
- 春游不倦登临费:春游时没有疲倦,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
- 一翠微连履道园:翠绿的山脉连接着通往道园的道路,展现出诗人向往的理想生活。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红花与绿树的对比,突出春天的生机。
- 象征:桃花源象征理想的生活,玉溪象征高洁的境界。
- 拟人:通过“香返玉溪魂”赋予诗歌以生命,增强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由衷赞美,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花:象征生机与希望。
- 绿树:代表生命与繁荣。
- 桃花:隐喻理想生活与美好情感。
- 板桥: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红处 其一》的作者是谁?
- A. 陶渊明
- B. 洪显周
- C. 李白
- D. 杜甫
-
诗中的“桃花境”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生活
- C. 战争
- D. 失落的时光
-
诗中提到的“道园”是指什么?
- A. 商业中心
- B. 修炼的地方
- C. 战场
- D. 学校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洪显周《红处 其一》与王维《山居秋暝》对比:
- 两者均描绘自然景色,但洪显周更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理想生活的向往,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田园意境。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运用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洪显周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