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六首 其六》

时间: 2025-02-04 16:21:44

道义富无敌,诗书贵不赀。

浮生几两屐,狂乐一絇丝。

豪侠非吾友,臞儒即我师。

谁知茅屋底,元自有男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道义富无敌,诗书贵不赀。
浮生几两屐,狂乐一絇丝。
豪侠非吾友,臞儒即我师。
谁知茅屋底,元自有男儿。

白话文翻译:

道义的富有无人能比,诗书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浮生中多少人只是穿着几两重的鞋子,而狂欢的乐趣却是短暂的如一根丝线。
豪侠并非我的朋友,而瘦弱的儒者才是我的老师。
谁能知道在我这茅屋之下,其实也有志向的男子呢?

注释:

  • 道义:指正义和道德。
  • 富无敌:形容道义的富有无人能敌。
  • 诗书贵不赀:诗书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 浮生:浮华的生活。
  • 几两屐:形容轻浮的生活状态。
  • 狂乐一絇丝:形容欢愉的瞬息万变,像一根细丝一样脆弱。
  • 豪侠:指豪放的侠士。
  • 臞儒:指瘦弱的读书人。
  • 茅屋:指简陋的住所,象征贫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纯甫,金朝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反映出对道义和诗书的重视,以及对浮华生活的批判。李纯甫的诗风多为直白,常以个人的感悟为出发点,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金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地位尴尬。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比道义与浮华,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以及对真才实学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李纯甫的《杂诗六首 其六》以其清晰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以“道义富无敌”引入,强调道义的崇高价值,接着通过“诗书贵不赀”进一步阐释文化的无价之宝。诗人用“浮生”和“狂乐”对比,揭示了人生的虚幻和短暂,表现出一种对浮华生活的不屑与批判。

“豪侠非吾友,臞儒即我师”这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侠客豪放不羁的疏远,反而推崇那种身形瘦弱但有学识的士人,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最后一句“谁知茅屋底,元自有男儿”则是诗人的自我肯定,表达了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依然可以有追求和理想的男子。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讽,表达了对社会价值观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真实道义与学问的追求,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道义富无敌:强调道德与正义的珍贵,是人类价值的最高体现。
  2. 诗书贵不赀:表明文化知识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反映出对知识的尊重。
  3. 浮生几两屐:指生活的轻浮与短暂,暗示人们追逐浮华的无意义。
  4. 狂乐一絇丝:用丝线比喻狂欢,突显其脆弱与短暂。
  5. 豪侠非吾友:表明对豪放之人的疏离,强调内心的追求。
  6. 臞儒即我师:推崇有学识的读书人,表现出对真正智慧的向往。
  7. 谁知茅屋底:反问形式,强调自己环境的简陋与内涵的丰富。
  8. 元自有男儿:自我肯定,揭示即使贫穷也能有志气和追求,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修辞手法:

  • 对比:道义与浮华、豪侠与臞儒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价值观的不同。
  • 反语:表面上否定豪侠,实际上表达对内涵与道义的向往。
  • 意象:茅屋、男儿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揭示出诗人内心的坚定与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聚焦于对道义与知识的崇尚,反映出对当时浮华社会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真正价值的追求与自我肯定,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道义:象征道德与正义的力量。
  • 诗书:象征文化和知识的高贵。
  • 浮生:象征短暂而无意义的生活。
  • 茅屋:象征贫穷的生活环境,但也隐含着坚韧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道义富无敌”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道义的价值不可动摇
    • B. 富有是最重要的
    • C. 豪侠才是最值得交朋友的
    • D. 诗书的价值低
  2. “狂乐一絇丝”中的“狂乐”指的是什么?

    • A. 永恒的快乐
    • B. 短暂的欢愉
    • C. 诗书的乐趣
    • D. 义气的快乐
  3. 诗人对豪侠的态度是?

    • A. 崇拜
    • B. 疏远
    • C. 讽刺
    • D. 否定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陶渊明的《饮酒》

诗词对比: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纯甫的《杂诗六首 其六》均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但李白更偏向于豪情壮志,而李纯甫则聚焦于道德与内涵的追求。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有所不同,前者热烈奔放,后者内敛深思。

参考资料:

  • 《金朝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纯甫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