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萍乡何叔万云山》

时间: 2025-01-24 17:00:33

拄杖穿云去,一坡仍一坡。

地高山不峻,花少竹还多。

家近登临便,人贤气味和。

能诗老姚合,朝夕共吟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拄杖穿云去,一坡仍一坡。
地高山不峻,花少竹还多。
家近登临便,人贤气味和。
能诗老姚合,朝夕共吟哦。

白话文翻译:

我拄着拐杖走入云中,一座山坡接着一座山坡。
这里的山虽然高,但并不陡峭,花虽少,却竹子很多。
离家很近,登上山顶就方便,人们贤良淳朴,气氛和谐。
能作诗的老姚与我相合,朝夕都能一起吟诵。

注释:

字词注释:

  • 拄杖:用手杖支撑,表示年长或身体不便。
  • 穿云:形容行走在云雾之中,意象高远。
  • :指山坡,表示起伏的地形。
  • 地高山不峻:形容山高而不陡峭,给人一种温和的感觉。
  • 气味和:形容人们的品德和气氛和谐。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老姚”可能是指古代某位著名诗人或文人,表明与高人交友,共同吟咏的情景,表现了一种文人间的雅趣和情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即戴复古,字元度,号复古,南宋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萍乡的云山所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吟诗的渴望,反映了南宋时期文人对自然景观的向往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和人际间的和谐,表现了诗人对清新空气和优雅生活的追求。开篇“拄杖穿云去”,描绘了诗人登山的情景,为整首诗奠定了高远的基调。接着,“地高山不峻,花少竹还多”则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构建出一种宁静而柔和的山水意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家近登临便,人贤气味和”一句,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以及对周围人们品德的赞美。在这里,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人性和环境的思考。最后两句提到的“能诗老姚合,朝夕共吟哦”,则是对友谊的美好向往,传达了诗人与友人间的共鸣与默契,令人感受到一种雅致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示了南宋文人对山水田园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拄杖穿云去:诗人用拐杖支撑着身体,形象地表明了自己在云雾中行走的情景,给人一种身处高处的感觉。
  2. 一坡仍一坡:描写山坡的起伏,暗示诗人不断攀登的状态,表明一种探索和追求的精神。
  3. 地高山不峻:虽有高地,但并不陡峭,表达出一种温和的自然环境。
  4. 花少竹还多:虽然花草不多,但竹子却相对丰富,表现出一种生机与宁静的结合。
  5. 家近登临便:家离山近,爬山容易,增添了对家乡的亲切感。
  6. 人贤气味和:这个地方的人都很贤良,气氛和谐,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美好。
  7. 能诗老姚合:提到的“老姚”是诗友,表明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8. 朝夕共吟哦:每天都能在一起吟咏,表现了诗人乐于与友人共享诗歌的快乐。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地高山不峻,花少竹还多”,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如云、山、花、竹)描绘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环境。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诗人追求高远理想和内心宁静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远、自由,代表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山坡:象征生活的起伏,反映人生的旅程。
  • 花少竹多:花代表娇艳与短暂,竹子象征坚韧与长久,表现出对生命的思考。
  • :象征归属感和温暖,反映出对故乡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老姚”可能指的是(A. 诗人的朋友 B. 一位名人 C. 诗人的父亲)。
  2. 诗中描绘的自然环境是(A. 急峻 B. 和谐 C. 荒凉)。
  3. 诗人对家乡的感觉是(A. 远离 B. 依恋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李白的《庐山谣》则表现了对山水的壮丽与豪情。两者都具有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和情感表达有所不同,王维更为细腻,李白则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戴复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