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姚显叔南屿书院》

时间: 2025-02-04 16:56:54

朝夕置身书卷间,纷华满眼几曾看。

山林不受尘埃涴,屋宇无多气象宽。

立脚怕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

漫山桃李争春色,输与寒梅一点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姚显叔南屿书院
作者:戴复古 〔宋代〕

朝夕置身书卷间,
纷华满眼几曾看。
山林不受尘埃涴,
屋宇无多气象宽。
立脚怕随流俗转,
留心学到古人难。
漫山桃李争春色,
输与寒梅一点酸。


白话文翻译:

每天早晚都沉浸在书籍之中,
眼前的繁华景象又有几次真正欣赏过?
山林间不受尘埃的污染,
书院的环境也没有很多的奢华气象。
我立足于此怕是跟随流行而迷失,
想要专心学习古人的智慧却很难。
满山的桃李争相绽放春色,
却不敌寒梅的一点清香与酸楚。


注释:

  • 朝夕:早晨与晚上,指日常生活。
  • 书卷:书籍,文献。
  • 纷华:繁华的景象,华丽的事物。
  • 尘埃涴:尘埃沾染,指环境的污染。
  • 气象宽:气氛、景象宽广,指书院的环境。
  • 流俗:世俗,流行的风气。
  • 桃李:桃花与李花,象征春天的美丽。
  • 寒梅:寒梅花,代表坚韧与清高。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桃李争春色”暗指春天的繁华和竞争,寓意着世俗的繁华与浮华。而“寒梅”则象征着在恶劣环境中仍能傲然开放的坚韧精神,体现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复古(生卒年不详),字君复,号复古,宋代诗人,以诗歌见长,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南屿书院,表达了作者对书院清净环境的喜爱,以及对世俗浮华的反思与批判,体现了对古人学问的追求与学习的渴望。


诗歌鉴赏:

《题姚显叔南屿书院》是一首表现诗人对书院清净环境的赞美以及对世俗繁华的反思的作品。诗的开头,诗人描述自己朝夕浸淫于书卷中,表明了他对知识的追求与渴望。然而,紧接着的“纷华满眼几曾看”却表达了他对世俗繁华的无奈与失望,仿佛在暗示这种繁华并不值得追求。

接下来,诗人转向自然,提到“山林不受尘埃涴”,生动展现了书院周围的清新环境。与繁华的世俗生活相比,书院的宁静显得格外珍贵。在此背景下,诗人又反思自身,感到“立脚怕随流俗转”,即使身处书院,他也担心自己被外界的流行价值观所影响。

最后,诗人以“漫山桃李争春色,输与寒梅一点酸”作结,借桃李之美与寒梅之清香对比,表达了对纯粹、高洁品质的向往。桃李的热闹与寒梅的孤傲,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书院的热爱,更深刻地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世俗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高洁品格与知识的精神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朝夕置身书卷间: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沉迷于书本之中的状态。
    • 纷华满眼几曾看:表达了对外界繁华的冷漠与失望。
    • 山林不受尘埃涴:强调书院的清净,象征着精神的纯净。
    • 屋宇无多气象宽:说明书院环境的简朴,反映出诗人对奢华的排斥。
    • 立脚怕随流俗转:诗人内心的挣扎,害怕被世俗影响。
    • 留心学到古人难:学习古人的智慧并不容易,表现出对学问的尊重。
    • 漫山桃李争春色:自然界的繁华,象征着世俗的浮华。
    • 输与寒梅一点酸:寒梅的清香与坚韧,暗示高洁品质的可贵。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桃李与寒梅的对比,突显了不同品质的价值。
    • 比喻:繁华象征世俗,书卷象征知识,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知识与世俗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与对浮华生活的反思。


意象分析:

  • 书卷:象征知识与智慧。
  • 山林:象征自然的纯净与宁静。
  • 桃李:象征世俗的繁华与美丽。
  • 寒梅:象征高洁与坚韧的品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寒梅”象征什么?

    • A. 繁华
    • B. 坚韧与高洁
    • C. 浮华生活
    • D. 知识
  2. 诗人对“纷华”的态度是?

    • A. 赞美
    • B. 冷漠
    • C. 渴望
    • D. 忽视
  3. 诗中书院的环境是如何描述的?

    • A. 奢华
    • B. 宁静
    • C. 嘈杂
    • D. 昏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戴复古与李白的诗作,二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戴复古更偏向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多展现对人生的抒怀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戴复古及其 contemporaries 的作品。
  • 《古诗文鉴赏——理解与分析》——帮助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技巧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