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同赵鼎臣游黄甫真人清虚庵
作者: 戴复古 〔宋代〕
原文展示:
昨闻曹两府,河上遇游仙。
驻跸钱塘后,结庵庐阜边。
焚香观御帖,洗盏酌神泉。
雁足传书日,伤心已百年。
白话文翻译:
我前几天听说曹家两位官员,在河上遇到了游仙。
他们在钱塘停留后,在庐阜山边建立了庵堂。
点燃香火观赏御制的书信,洗净酒杯品尝神泉的美酒。
雁阵传递书信的日子,心中感慨已经过去了百年。
注释:
- 昨闻:前几天听说。
- 曹两府:指的是曹氏家族的两位官员,可能是指曹操及其后代或其它同名的人物。
- 游仙:传说中的神仙,通常指的是超凡脱俗之人。
- 驻跸:停留、驻足。
- 庐阜:地名,此处指庐阜山。
- 焚香:点燃香火,表示恭敬、祭祀的行为。
- 御帖:皇帝所写的书信或文书。
- 洗盏:清洗酒杯,表示对神泉的敬重。
- 雁足:比喻传信的方式,古时雁阵被用来传递书信。
- 伤心:感慨、伤感。
典故解析:
- 游仙:在古代文学中,游仙常常象征着长生和超脱,代表着理想的境界。
- 神泉:指的是山中清泉,象征着清净和自然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戴复古,字季明,号太和,宋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而受到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与朋友游览黄甫真人的清虚庵时,表达了对友人和自然的赞美,兼有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格描绘了诗人和友人游览黄甫真人清虚庵的情景,蕴含了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前两句通过曹家两位官员与游仙的相遇,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浪漫的氛围,暗示了人与自然、神灵之间的密切关系。接下来的诗句则通过焚香、观帖、洗盏等细节,展现了一种静谧而悠然的生活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最后两句通过“雁足传书”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伤感,增添了诗的深度与厚度。整首诗既有对悠闲生活的赞美,也有对逝去岁月的追忆,情感深邃而富有层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昨闻曹两府:开头以听闻引出故事,设定时间和背景。
- 河上遇游仙:通过“遇游仙”引入神秘的元素,营造奇幻的氛围。
- 驻跸钱塘后:叙述停留的地点,展现自然美。
- 结庵庐阜边:强调与自然的融合,隐含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焚香观御帖:表现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体现了文人雅趣。
- 洗盏酌神泉:通过饮酒映射出一种享受生活的态度。
- 雁足传书日:引入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
- 伤心已百年:直接点出主题,强调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短暂。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焚香观御帖,洗盏酌神泉”,构成和谐的节奏。
- 比喻:用“雁足”比喻书信的传递,生动形象。
- 拟人:将书信赋予情感,使作品更具生动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向往。
意象分析:
- 游仙:象征着理想和超脱,代表着追求自由的心灵。
- 神泉:代表着清净与自然,寓意着生活的本真与美好。
- 雁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曹两府”指的是?
- A. 曹操及其家族
- B. 曹家两位官员
- C. 曹雪芹
-
“焚香观御帖”中的“御帖”指的是什么?
- A. 皇帝的书信
- B. 道士的经文
- C. 普通文书
-
诗中用哪个意象传递书信的意思?
- A. 雁足
- B. 神泉
- C. 香火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的诗作,描写山水的壮丽与诗人的豪情。
- 《月夜忆舍弟》:杜甫的作品,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戴复古与李白:两位诗人都描绘自然美,但戴复古更注重人文情怀,而李白则强调豪放的个性和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