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荀道士归庐山
李端 〔唐代〕
先生归有处,欲别笑无言。
绿水到山口,青林连洞门。
月明寻石路,云霁望花源。
早晚还乘鹤,悲歌向故园。
白话文翻译:
这位老师要回去的地方,我想告别却无言以对。
那清澈的水流一直流到山口,青翠的树林连接着洞口。
在明亮的月光下寻觅石路,云霁之后远望花源。
早晚他还会骑鹤归来,悲歌唱向故乡。
注释:
- 先生:指道士荀,表示尊敬。
- 欲别:想要告别。
- 笑无言:虽然想笑,但无言以对,表现了惜别之情。
- 绿水:指清澈的水流。
- 青林:指青翠的树林。
- 洞门:指山中的洞口。
- 月明:月光明亮。
- 云霁:云散开后,天气晴朗。
- 乘鹤:道士骑鹤而去,寓意神仙之道。
- 悲歌:悲伤的歌声,表达不舍之情。
- 故园:故乡。
典故解析:
- 乘鹤:在古代文学中,乘鹤常常象征着道士或隐士的超脱与归隐生活,意味着回归自然的理想状态。
- 青林与绿水:在道教文化中,自然景观常用来象征道德与理想的归宿,表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字子华,唐代诗人,生平不详,擅长写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道士荀即将返回庐山之际,表达了诗人对道士的依依惜别之情,反映了当时道教盛行与人们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送荀道士归庐山》是一首充满诗意的送别诗,展现了诗人与道士之间深厚的情谊。整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绿水、青林、明月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开篇“先生归有处,欲别笑无言”,直接表露出惜别之情,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对于道士离去的无奈与不舍。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山水的美丽,绿水与青林相互辉映,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仿佛在暗示着道士归隐的理想生活。尤其是“月明寻石路,云霁望花源”,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最后两句“早晚还乘鹤,悲歌向故园”则是情感的升华,诗人以鹤象征道士的归还,表达了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同时又夹杂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道士离去的伤感。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更具深意,体现了人对自然、对生活与对友谊的深切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先生归有处,欲别笑无言:道士要回家了,诗人想要告别却说不出话来,表现出一种舍不得的情感。
- 绿水到山口,青林连洞门:描写自然景色,绿水流淌到山口,青翠的树林连接着山洞,展现出一种和谐美。
- 月明寻石路,云霁望花源:在明月下寻找石头小路,云霁之后远望花源,描绘了闲适的生活情景。
- 早晚还乘鹤,悲歌向故园:道士最终会乘鹤归来,诗人吟唱悲伤的歌声,怀念故乡和道士。
修辞手法:
- 意象:诗中运用“绿水”、“青林”、“月明”等自然意象,营造出清新、宁静的环境。
- 比喻:用“乘鹤”比喻道士的归隐和超然。
- 对仗:如“绿水到山口,青林连洞门”,表现出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道士归隐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意象分析:
- 绿水:象征着清澈与纯净,暗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青林:代表着生命的蓬勃与自然的和谐美。
- 月明:象征着宁静与思考的时刻。
- 乘鹤:道教文化中的隐逸与归隐,象征着高洁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先生归有处”中的“先生”指的是: A. 师傅
B. 道士
C. 学生
D. 朋友 -
“绿水到山口,青林连洞门”中描绘的自然景象表现了什么? A. 城市生活
B. 宁静的山水
C. 热闹的市场
D. 战争的景象 -
“早晚还乘鹤”中的“乘鹤”象征着: A. 归隐与高洁
B. 战斗与勇敢
C. 旅行与冒险
D. 财富与权力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孟浩然《春晓》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强调行旅的奔放与壮丽,而李端的《送荀道士归庐山》则更侧重于内心的细腻与对友谊的珍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端诗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