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春》

时间: 2025-01-10 18:34:02

底事年年费送迎,回黄转绿判枯荣。

于人岂有炎凉意,入世何多旖旎情。

未必易圆双燕语,竟能催得百花生。

漫天匝地红无数,可是君才长养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问春
何佩珠 〔清代〕

底事年年费送迎,回黄转绿判枯荣。
于人岂有炎凉意,入世何多旖旎情。
未必易圆双燕语,竟能催得百花生。
漫天匝地红无数,可是君才长养成。

白话文翻译:

每年为何要辛苦地迎接和送别春天?春色的变化又如何能判定生死的荣枯?在世间,难道人心就有那炎凉的情感吗?生活中又有多少旖旎的情景呢?并非想要轻易地圆满双燕的快乐对话,却能催生出百花的绽放。漫天遍地的花红数不胜数,然而这只是因为你才得以长成。

注释:

  • 底事:何事,为什么。
  • 年年费送迎:每年辛苦地迎接和送别。
  • 回黄转绿:春天的色彩变化,形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 炎凉意:比喻人心的冷暖。
  • 旖旎情:指美好的情景和情感。
  • 双燕语:双燕在春天相互呼唤,象征着爱情或幸福。
  • 漫天匝地红无数:形容春天花开遍地,色彩斑斓。
  • 君才长养成:指你(春天或生长的事物)才能够茁壮成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佩珠,清代诗人,以抒情诗闻名。她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问春》创作于清代,正值春天,诗人借春天的变化来探讨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春天的到来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复苏,但诗人同时也质疑这种变化是否能真正影响人心。

诗歌鉴赏:

《问春》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何佩珠以春天的变幻为引子,深入探讨了人心的冷暖与生活的真谛。诗的开头通过“底事年年费送迎”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何每年都要迎接春天的到来?这种迎送似乎是一种形式,然而真正的春天又能给人带来什么呢?

接着,诗人用“回黄转绿判枯荣”来形象地表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但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春天的回归是否仅仅是自然规律的体现?而“于人岂有炎凉意”则进一步揭示了人情的复杂与世事的无常。生活中充满了旖旎的场景,但人们的内心却可能是冷淡的。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未必易圆双燕语”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并非易事,尽管春天的到来能够催生百花的绽放,但真正的情感却需要更多的理解与包容。最后一句“可是君才长养成”将整个诗意升华,暗示着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力量源于内心的成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展示了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哲理,给予读者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底事年年费送迎:每年为何要辛苦地迎接和送别春天?提问引入主题。
  2. 回黄转绿判枯荣:春天的色彩变化,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更新。
  3. 于人岂有炎凉意:质疑人心是否会因季节变化而变化。
  4. 入世何多旖旎情:生活中存在的美好情感。
  5. 未必易圆双燕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并不容易。
  6. 竟能催得百花生:春天的到来能够促成生命的繁盛。
  7. 漫天匝地红无数:描绘春天花开的美丽景象。
  8. 可是君才长养成:强调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力量源于内心的成长。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天的变化比喻人生的无常。
  • 拟人:春天被赋予情感,形成与人心的对比。
  • 对仗:如“炎凉意”“旖旎情”等形成对称,增强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春天的变化与人心的冷暖,揭示了人生的复杂与情感的珍贵,强调内心的成长与理解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燕子:象征爱情与幸福的象征。
  • :象征美丽与生命的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底事年年费送迎”是什么意思? A. 每年辛苦迎接春天
    B. 春天的美丽
    C. 人心的变化
    答案:A

  2. “未必易圆双燕语”表达了什么? A.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B. 春天的到来
    C. 花的盛开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漫天匝地红无数”是指什么? A. 春天的花开
    B. 人心的冷暖
    C. 生命的无常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杜甫
  • 《春夜喜雨》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晓》相比,何佩珠的《问春》更注重内心感受的探讨,而《春晓》则强调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两者都展现了春天的主题,但角度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如何读懂古诗词》